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1月26日 星期六

    低欲望社会警示

    《 文摘报 》( 2019年01月26日   07 版)

        ■【日】大前研一

        如今的日本,35岁以下的年轻人,由于自开始有所追求的时候,就经历了“失去的20年”的通缩不景气的黑暗时代,因此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形成了这样一种认识:房贷、结婚、生子等所有的风险和责任,都不想承担。在公司上班也是如此。在我们那个年代,谁都想崭露头角,最终目标是能成为公司总经理。但这样的理想抱负,已经在日本大部分年轻人身上丧失殆尽。我把这群人定义为“物欲和发迹欲丧失世代”。

        据说,如今日本年轻人当中,成为话题的流行新语就是“穷充”(类似中文“穷开心”)。他们认为没有必要为金钱和出人头地而辛苦工作,正是因为收入不高,才能过上心灵富足的生活。不过,从有着类似倾向的其他国家来看,这个“穷充”的社会现象,是难以持久的。

        例如,1980年代的瑞典,虽然成就了高福利社会,但换来的则是国民租税负担率提升近80%。经济面从1991年开始,破纪录地连续三年呈负增长。在重税下喘息的国民,只能看淡人生,说“小国寡民,再拼命也白搭”。他们甚至还谈论到了自己国家的军队,说“军队也应该和我们一样,8月份需要休假”。其结果,他们迷醉于日常的颓废之中,不再追求积极进取,社会进步因此陷入停滞。英国在1970年代也陷入同病相怜的状况。虽然成就了“从摇篮到墓地”的高福利国家,但社会因此失去活力。基础产业国有化的一个结果,就是国际竞争力的丧失,变成“夕阳西沉大国”,人均国民所得年年减少。胸有大志的英国年轻人,只能远赴美国发展,这就是所谓的“英国病”。

        如果整个国家都蔓延着“穷开心也不错”的气氛,那么这个国家最终会沉没。为此,从1990年代开始,瑞典大幅度地下调法人税和所得税税率,制定全球化人才培养计划,致力于领袖人才的精英教育。英国的情况稍有不同。上世纪80年代,撒切尔夫人断然实施金融市场的宽松政策,将国有企业民营化,并将那些在全球化竞争中难以生存的企业,转卖给海外企业,一切都回归到资本主义原点。至此,两极分化的现象在英国产生。穷不再“充实”,穷就是“单纯穷”。也正因为如此,撒切尔夫人至死都遭到了低收入阶层的憎恨。而这些“单纯穷”,也是如今英国社会不安定的一个要因。

        反观日本现状,泡沫经济破灭后,遭遇了“失去的20年”的增长停滞期。人们再怎样努力,都无法获得职务的提升及工资的上调。即使好不容易获得提升,也只是变得繁忙而已。因此,作为个人的生活方式,人们选择“穷充”,也无可非议。这10多年里,日本不管哪个阶层,实际年收入都减少了约100万日元。即便如此,日本也没有发生抗议游行或暴动。由此,人们或许多少有点接受这个“穷充时代”。

        但是,多数人都认为“穷充也不错”的社会,一定是活力丧失的社会,这是因为“穷充”的人数越增加,能够创生出附加价值的人数,理所当然就变少了。而且,由于“穷充一族”大都不需缴纳税金,因此只会增加社会负担。一旦国库储蓄见底,到处充斥“穷充一族”,也就是国家破产之日。

        (《低欲望社会》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年出版 姜建强/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