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12月08日 星期六

    目睹三峡四十年

    《 文摘报 》( 2018年12月08日   08 版)
    三峡工程全景

        习近平总书记4月24日在考察三峡大坝时对工程技术人员说,今天到三峡大坝来看一看,感到很高兴、很激动。国家取得这么伟大的成绩,这也是你们作出的贡献。国家要强大、民族要复兴,必须靠我们自己砥砺奋进、不懈奋斗。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会是欢欢喜喜、热热闹闹、敲锣打鼓那么轻而易举就实现的。我们要靠自己的努力,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要通过自力更生,倒逼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试想当年建设三峡工程,如果都是靠引进,靠别人给予,我们哪会有今天的引领能力呢。我们自己迎难克坚,不仅取得了三峡工程这样的成就,而且培养出一批人才,我为你们感到骄傲,为我们国家有这样的能力感到自豪。希望我们共同努力,上下同心,13亿中国人齐心合力共圆中国梦。

     

        ——新华网4.25

     

        ■李泉

     

        作为一位生长在宜昌并曾长期在宜昌工作的退休干部,我目睹了三峡工程全面发挥效益的全过程。深知改革开放这四十年对于几代三峡人、几万三峡工程建设者、百万三峡工程移民、数以万计科技工作者和400万宜昌人民来说是多么刻骨铭心!

     

        充分论证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长江三峡工程列入了议事日程。

     

        1979年,水利部向国务院提出关于建设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议,建议中央尽早决策。1980年,邓小平从重庆乘船考察长江及三斗坪坝址和正在建设中的葛洲坝工程。随后在武汉召开会议,他认为:建设三峡工程效益很大,轻率否定搞三峡,不好。请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回北京后抓紧研究。

     

        三峡工程从此正式重新启动高速运转起来。

     

        1982年,邓小平在听取准备兴建三峡工程的汇报时果断表态:“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

     

        经过14个专家组长达两年八个月的扩大论证,1989年,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重新编制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认为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有利。

     

        1989年7月21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来到宜昌。当天下午,在三峡坝址中堡岛考察船上,江泽民分别会见宜昌地委书记艾光忠和宜昌市委书记张忠民,就长江防洪和修建三峡工程问题进行交谈。

     

        张忠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三峡工程肯定要上。”他说,如果不建三峡大坝,再遇到1954年那样的洪水,荆江大堤保不住,我们党不好向人民交代。有人说修了大坝,遇到战争就会出大问题。其实长江涨水时,江水高过沙市的房子屋顶,如果为了泄洪炸荆江大堤不是会出现一样的情况啊?再说,就算遇到战争,为防止敌人炸坝,也可以开闸泄洪降低水库水位。

     

        江泽民问:“如果出现海水倒灌呢?”张忠民说,在枯水季节三峡水库能够给长江补水,应当比现在的情况还好一点。

     

        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

     

        简单回顾这个过程,我们清楚地看到:没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没有三峡工程。三峡工程是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后的最重大的工程。三峡工程的成功建成和运转,使多少代中国人开发和利用三峡资源的梦想变为现实。三峡工程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标志性事件之一。

     

        从1919年孙中山提出修建三峡工程的设想,到1953年毛泽东主席重提三峡,再到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论证,邓小平实地考察,一次又一次论证,一次又一次交锋,一次又一次权衡,最后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投票。时间之长,论证之充分,在中外工程建设史上是少有的。

     

        水电名城

     

        全国人大通过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后,宜昌市委立即作出“服务大三峡,建设新宜昌”的决定。宜昌市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三峡工程坝区库区移民,为兴建三峡工程作出了巨大贡献。

     

        最让人难忘的是坝区移民,时间之紧、任务之重前所未有。

     

        现在的三峡大坝所在地曾是长江西陵峡江心的一个椭圆形小岛——中堡岛。为了兴建三峡大坝,中堡村的村民最早搬出了世世代代居住的家园。

     

        家住中堡村的高勤章,是经商几十年的生意人。他的家距三峡大坝最近,是第一栋要拆迁的房子。兴建三峡大坝,他盼望了几十年。1992年12月24日,当接到为三峡坝区前期施工搬迁房子的通知后,他当天晚上就在外面租借了4处住所,把一家10口人全部安顿下来。第二天,他又请来40多个乡亲,迅速拆除住了大半辈子的家。高勤章为此荣获“三峡百万移民第一人”的美称。在他的带动下,中堡村2000多村民3天之内全部迁出,为施工腾出了1100多亩土地。

     

        中堡人的奉献精神,在三峡坝区的移民搬迁中产生了神奇的示范效应。移民们纷纷为国家舍小家,主动搬迁。到1994年10月,三峡坝区的移民全部搬迁,为三峡工程提前一年正式动工奉献出了15.277平方公里的施工地,其中的艰难辛苦不是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的。

     

        紧接着便是库区移民。三峡水库淹没涉及宜昌市夷陵、秭归、兴山三县区22个乡镇201个村。共搬迁秭归、兴山两座县城,11座集镇,搬迁人口157640人,其中,后靠安置13.3万人,外迁2.5万人,分别安置在宜昌市、潜江、荆州以及江西、河南、上海、广东等地。宜昌市安置区共安置市内三峡库区农村移民6863户25708人,全市共接收重庆外迁移民6615人。三峡移民“舍家为国”,全市上万名干部特别是移民干部“报国安民”,为三峡工程建设立下不朽的功绩。

     

        宜昌为三峡工程作出巨大贡献,三峡工程给宜昌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使宜昌市从一座小城市建成为中等城市。三峡工程的兴建,使宜昌市成为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1993年(三峡工程兴建之前)到2017年,宜昌城区面积由30平方公里增长至153平方公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325元增加到24182元,GDP由103亿元跃升至3857亿元。综合实力指数中,科技、高教、文化、卫生、交通、医疗仅次于武汉,是中国中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宜昌真正成为“世界水电名城”。

     

        洪水记忆

     

        1998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宜昌市下属的枝江市沿江两岸形势危急。

     

        7月2日到9月4日,8次首尾相接的洪魔袭击百里洲镇。全线超设防线水位22天,超警戒线水位30天,超保证水位线8.7天!最高洪峰水位达到47.78米,比1954年最高水位超出0.49米。全洲10万人民在比洲内平均海拔高出五六米的洪水肆虐下度过了60多天!

     

        宜昌市政府在百里洲设立抗洪前线指挥部,市长任前线总指挥,宜昌市、枝江市38位厅处级领导上堤,500余名武警官兵、公安干警驰援,百里洲镇3万劳力固守74公里大堤,共排除大小险情250处,创造了百年一遇特大洪水不漫一滴水、不溃一寸堤的奇迹!

     

        这个奇迹是血汗甚至生命换来的。那段时间,我在抗洪前线看到沿线大堤上到处可见的“人在堤在”的标语牌,各级干部和党员立下的“生死状”,看到那些疲惫不堪的抢险战士和群众,看到那些苦苦等待洪水退去的老人,看到那些受伤、生病坚持不下堤的领导干部,我心里在流血。心想,如果三峡大坝早日建成,“在那个总口子上卡起来”,哪怕“卡”一个小时,降几公分水头也好啊!这种情景,已成为我的永远记忆,伴我一生。但愿“洪水记忆”的噩梦永远成为过去。

     

        造福千里

     

        现在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随着三峡工程全面发挥效益,荆江河段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大大减轻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2012年,三峡入库流量达7.12万立方米/秒,洪峰流量超过1998年洪水最大峰值。三峡工程成功发挥拦洪削峰作用,为下游拦洪削峰40%,有效缓解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这一年我又到百里洲镇去看了看,1998年那种“万人上堤、生死护洲”的场面没有了,棉花白、洲梨香、人声笑、车流忙,一派祥和气象。我在梨园里同农民交谈,他们说,过去一年中有三个月修堤,三个月防汛,三个月救灾,只要涨水,田里棉花、梨子都管不了,要上堤抗洪啊。自从有了三峡大坝拦洪,加上大堤加固工程保障,百里洲10多年没有大汛,这是在历史上没有的。农民们说,过去头顶一江水,天天提心吊胆。现在终于可以安心生产了。

     

        三峡不仅对防洪有巨大效应,补水效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三峡水库在汛期的221.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成为其在枯水期向中下游补水的调节库容。对于一些应急事件,补水也起到重要作用。记得2011年2月12日,枝江市水陆洲尾水域,由于操作原因,负载990吨汽油的“苏扬油15号”搁浅,汽油随时可能起火爆炸,船毁人亡,给长江造成严重污染,十分危险。长江航务管理局及时与三峡集团公司枢纽管理局协商,三峡水库于2月13日先后两次增加三峡——葛洲坝梯级枢纽下泄流量1800立方米/秒和2000立方米/秒,有效抬升了遇险船舶所在水域水位,确保施救工作于13日下午5时35分顺利完成。

     

        2009年受降雨、来水明显偏少影响,长江中下游江湖出现罕见枯水位,对沿江居民生活、生产用水等造成很大影响。从10月19日起,三峡水库三次加大下泄流量,使长江干流城陵矶、湖口站水位分别回涨0.77米和0.19米,有效缓解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情。

     

        据防汛部门提供的水情资料信息,2017年3月,三峡出入库流量分别约为8540立方米/秒和6100立方米/秒,补水强度达到40%。2016年冬到2017年春,三峡水库累计为长江中下游“解渴”补水约百亿方,有效缓解了旱情,并抬升了中下游干流航道水深,保证了航运畅通。

     

        三峡水电站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电能昼夜不息送往华中、华东、广东等地,宜昌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水电名城”。

     

        自从1993年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现三峡集团)在宜昌正式挂牌成立以来,由于工作的关系,我见证了集团的发展历程。由于我在宜昌工作时间长,与三峡集团历届领导成员都有很多交往,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他们身上,我深切感受到一点,就是始终坚守着“为我中华志建三峡”的精神。他们在接受党和政府重托,承担起兴建三峡的任务后,不仅要建好大坝,管好工程,还需要时时刻刻经受着各种考验。可是他们坚韧不拔,心无旁骛,精益求精,矢志报国,奉献出世界第一大坝,创造出了100多项世界纪录。作为三峡工程近40年来的见证人,我同样感到十分光荣和自豪。

     

        (《人民政协报》11.22)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