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11月27日 星期二

    老年人理财 稳比赚更重要

    《 文摘报 》( 2018年11月27日   03 版)

        “你有空帮我理理财呗,没事,亏了大姨也不用你赔。”“我儿媳妇也会理财,但你哥说可别让她帮着理财,理到最后全进她腰包了。”最近,家里的长辈们纷纷让我帮着理财。

        事实上,这是当下大多数退休老年人的一个“困境”:拼了一辈子,儿女长大,自己手上终于攒了点钱,曾经最擅长的去银行“存死期”,利率很难跑赢通胀;新兴的理财方式让他们眼光缭乱,不会也不知道从哪儿下手,市面上几乎没有专门针对老年人量身定制的理财产品;儿女都有了小家,老人不愿意麻烦儿女,却想通过理财的方式实现增值。

        于是,老年人投资理财被骗事件频繁发生。令人意外的是,老年人陷入投资骗局并不局限在中国。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一份调查显示,2016年投资诈骗导致55岁以上的英国公民人均损失为32000英镑。

        在今年7月发生的P2P爆雷潮中,就有不少老人把自己的养老钱全部搭进去。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把一辈子的积蓄56万元放到投之家平台上,试图通过“吃利息”的方式,给儿女减轻负担,结果血本无归。在我们谴责的同时也要看到,那就是退休的老年群体对自己、对理财都没有一个清楚的认知。

        不仅仅是老年人,当下中国公众有72.9%的人认为“理财就是生财,让财富增值,赚钱是第一位的”,这种理解很容易让人产生急功近利的心理,对高收益趋之若鹜。

        事实上,个人理财首先要保证满足正常的生活需要,其次是对剩余财产合理安排,合理划分生活开支与可投资资产。对老年人来说,理比财更重要,理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科学规划,财是支撑未来生活的一部分。

        老年人理财首先要盘点好资产,特别是要把生病、住院这一部分的钱留足,而不是把所有积蓄一股脑地都投进去。其次是规划购买合理的理财产品,作为风险承受能力极低的人群,高收益就意味着高风险,别管那些销售们赠送多少大米、食用油,高收益的理财产品都不适合你。

        在投资领域,有一个“投资100法则”,详细描述了投资者年龄与投资风险型产品之间的比例关系,购买风险型投资产品的占比等于100减去投资者的年龄,年龄越大,风险型理财产品的投资就应当越少。其实,只要跑贏通胀就算“赢”,年化4%的收益就很不错了。高收益虽然诱人,但损失了本金,会直接影响到晚年生活质量。

        (《看天下》2018年第31期 王莹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