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只要有人身体不舒服,不少人都喜欢叮嘱一句:“多喝热水。”
喝热水确实对身体有一定的好处。饮用温度适宜的热水,一方面可以为人体提供热量,另一方面能提高消化酶的活性,促进胃肠蠕动,从而更利于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
不止热水,多数温热的食物也能散寒,它们尤其适合虚寒体质的人群,并在某些寒性疾病的治疗中起到辅助作用。比如,风寒感冒,可以喝热的姜汤驱散风寒;女生月经期间出现小腹冰凉、痛经,也可以饮用热汤、热的红糖姜茶来缓解。
但喝热水不能包治百病。平素常有口干咽燥、眼睛干红、小便发热、小便黄、大便干结等症状的热性体质者,则适合饮用温度稍低的水,一般以25℃左右的常温水为佳。
此外,喝热水并不是意味着水越热越好。喝水时,水需要经过口腔、食管,然后到达胃部。口腔和食道黏膜非常娇嫩,能耐受的高温一般在50℃~60℃。
由于食管对温度的敏感性不及口腔,当人在喝烫水、吃烫食时,往往因为怕烫到嘴,会赶紧咽下去,这个时候食管黏膜很容易被烫伤。在高温反复刺激下,容易引起食管黏膜慢性损伤和炎症。因此,对于一般人而言,饮用35℃~40℃的水最适宜。怕冷人群可以选择饮用温度稍高的水,但最好不高于50℃。
(《医药养生保健报》10.3 吴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