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教育部颁布新政,将“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调整为“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新政的最大变化是,履约任教服务期由10年缩短为6年。
此前,免费师范生政策实施了十年。据教育部统计,从2007年至2017年,国家通过实施免费师范生政策已累计招收学生10.1万人,其中90%到中西部省份中小学任教,优质教师资源在全国层面的分配更为均衡。但另一方面,优秀师资难以下沉到基层和农村、违约等问题也时有出现。
根据此前规定,免费师范生可免交大学本科四年的学费和住宿费,每个月还有600元补贴(一年发10个月),但毕业后必须回到生源所在地从事中小学教育10年以上。北京师范大学2011级免费师范毕业生李萍说:“我们班里20多个人,除了两个违约没当老师,其他当老师也都是在生源所在省份的首府(省会),最次(也得是)城市。”
这种情况,在免费师范生制度启动之初就已出现。据《人民日报》报道,首届免费师范生毕业任教农村学校的仅占总数的4.1%,在福建、海南、山东、内蒙古和广东等10省区,无一名免费师范毕业生留在乡村学校。四川省绵阳市教育局师资处一位退休处长表示,很多免费师范生回到中西部省份,被省会或大城市“截流”了。
为了去大城市就业,有人选择了违约。家在四川巴中的蔡雨芝本科毕业后,交了84000元的违约金,到重庆市区某重点中学任教。蔡雨芝觉得,虽然一开始要付出高昂的违约金,但能换个“好前程”还是划算的。而且,发达地区教师的待遇很快能补回违约金的窟窿。
其实,国家政策不仅要求免费师范生回生源地任教,也未忽视农村的需求。三方协议书中都有这样一条,“如到城镇学校工作,应先到农村地区学校任教服务2年”。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顾俊认为,要免费师范毕业生回归中西部边远贫困地区任教这一点,现在演化成只要是中西部地区即可。无法将培养出来的优质师资真正下沉到基层和农村,是新政亟待解决的根本问题。
在受访专家看来,现行政策仍有调整空间,除了一纸协议的约束,还要关注激励机制和后期保障,比如建立专项补贴措施,“制度层面的设计要敢于直面现实问题”。
(《南方周末》8.30 贺佳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