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9月06日 星期四

    农村自媒体创业带来的思考

    《 文摘报 》( 2018年09月06日   02 版)

        近日,因为一则“山东农妇做自媒体收入破万”的消息,让一群“隐居”鲁北农村的留守妇女爆红网络。负责人李传帅介绍,两年前他回到老家山东商河县李庙村,带领20多名留守妇女成立自媒体工作室,开始内容创业。目前这些农妇一人管理一号,不少人月入过万,7月份平均收入高出上海平均工资462元。

        正当人们惊叹于农村自媒体内容创业居然也有这么大的发展空间,并向这群学历不高、收入不低的留守妇女投来艳羡的目光,以为她们会因为这次爆红而走上事业巅峰时,却有媒体爆出,由于不堪网络舆论压力,不少员工心态崩溃,工作室已陷入停工状态。

        所谓的“压力”,主要是网络上不少人质疑,这些农妇制作的内容没有价值,有滥造嫌疑。同时,也有人直接将这种内容创作称之为“洗稿”。对此,淳朴的农村人十分敏感。在她们眼中,这与说人考试作弊、婚姻不忠一样,都是很严重的指责,将使自己在十里八村的“熟人社会”里难以立足。而这种态度差异的背后,更深层次折射出的是以城市为中心的舆论视角,对于农村、农民根深蒂固的轻视甚至歧视。例如有不少评论质疑“新媒体村”:“现在连农民都搞起自媒体了,那以后谁来种地,中国的粮食安全如何保障?”这种言论表面看来是在忧心“三农”,实际上还是旧观念作祟。问题是,农民凭啥不能搞新媒体,又凭啥认为农民搞不好新媒体?

        最近几年,诸如山东“新媒体村”、浙江丽水“淘宝村”等互联网新农村大批量涌现,很多农民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信息闭塞。至于说农村自媒体内容有没有价值,这就如同指责拼多多,却不能无视其在四五六线城镇及农村市场的巨大占有率,因为这不仅是消费品位的问题,还涉及到收入分配、城乡差异等方方面面。

        真正让我们需要静心思考的是:为何农村自媒体内容创业这么少,这么难?那些所谓“粗制滥造”的内容又为何这么有市场?

        (澎湃新闻9.1 王乐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