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9月04日 星期二

    唤醒沉睡的民间艺术

    《 文摘报 》( 2018年09月04日   05 版)
    杨先让 (郭红松 绘)

        1986年至1989年,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的发起者杨先让率领考察队,14次深入黄河流域,考察民间艺术,探访民间艺人和节庆活动,踏经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8省(区),将民间技艺,艺术风格、民俗风貌、文化内涵总结提炼成20万字,配以千张珍贵图片资料,结集《黄河十四走》。黄永玉评价:“这一走,就好像当年梁思成、林徽因为了传统建筑的那一走,罗振玉甲骨文的那一走,叶恭绰龙门的那一走……理出文化行当一条新的脉络,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无可估量。”

        上世纪80年代,旁人眼中的杨先让有着风风火火的性子,还被赠与“先嚷”的称号。“嚷”出中国艺术院校里首个民间美术系,是他常被人提及的经历。

        1983年,在中央美院任教的杨先让去美国探亲,回国后,他到处游说要成立民间美术系。

        院长古元很不理解,“中央美院怎么能培养民间艺人呢?”

        杨先让急了,“民间艺术家是我们的老师,我培养得了吗!”

        “1956年我去延安采风,现在想起来,那些姑娘小伙儿戴的项圈、头巾都是特别棒的艺术作品。当时只盯着人脸画,对这些东西全视而不见,现在再去也看不着了,特后悔。1983年,我在美国逛美术学院、博物馆,才知道人家早就开始研究。”杨先让说,“连一些国际知名的艺术家都从民间美术里汲取灵感,比如毕加索,看了非洲民间木雕,搞出立体派”。他们到处寻找原始,滋养现代。“中国的民间艺术你们还没看到呢,这个宝库绝不会让你们先来折腾。”杨先让心想。

        杨先让看过冷眼,也收获支持。为平息争议,院里安排他在院系会议上发言,让大家集中讨论这个系是否值得办。

        32年前的杨先让,“语速比今天快个三四倍”,他充分地发挥了“激动派”特征,慷慨陈词,肢体动作不断,逐条列举深思熟虑后的4条理由:一、中国的美术学院专业设置已经相当地齐全了,如果能让民间美术系进来,上下层的文化就都有了;二、四大古国的其余三个,文化传统全部断裂,只有中国传统文化延续到现在;三、几千年来,文人和知识分子总盯着精英文化,民间的东西再不重视就要消失了;四、要培养更全面的中国画家,就要从民间获得养分……

        感觉坐着说不过瘾,杨先让干脆站了起来。听完这些条分缕析的陈述,本来持反对意见的古元第一个表示赞成。

        1987年,经文化部批准,民间美术系正式成立。按照杨先让的设计,这个系的学生还要广泛学习刺绣、剪纸、布制品、面塑、泥塑等造型、色彩和艺术手法,和其他院系学生相比,更多的时间要“下去研究”。

        然而,艰难出生的民间美术系,在1990年杨先让退休后,日渐萎缩,没过几年,最终夭折。对此,杨先让的语气喷出火星:“取消它是因为有人说‘民间美术要研究是应该的,但要成立系或者办学,就需要论证’。”

        这个理由匪夷所思。谁来“论证”?“论证”什么?我们祖先的遗产需要“论证”?

        基于“中国即将出现民间艺术消失的情况”的判断,1986年到1989年,在一个基金会支持下,杨先让陆续组织不超过8人的小分队,考察黄河沿岸的民族风情。江河流域都有民间艺术,黄河是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社会形态演变完整。考察成果自然相当丰硕,小分队共收集到近万件民间艺术品,拍摄了数千张幻灯片和彩照。

        黄河之行,是老画家自发的艺术救亡。杨先让对中国民间艺术特征进行了全方位的理论总结,结集出版了《黄河十四走》。黄永玉是杨先让的老友,当拿到化画册,“一翻开,这内容把我震傻了!”他在《天末怀天让》一文中记录下当时的强烈反应。

        杨先让蘸取浓烈的情感,向“剪花娘子”库淑兰献上研究者的崇拜,“在一座破窑洞里,我见到了真正的艺术殿堂和一位艺术大师”;用“无法替代的一座最美的艺术化身”赞美皮影艺人潘京乐;见到85岁的山西剪纸能手苏兰花,他注意到“她那气质举止、头面衣着的排场,那双纤巧的手,言谈里流露的智慧”。杨先让始终平视这些田间炕头的民间艺术家,他用审美而非苛责的目光打量着这些色彩浓烈、线条朴拙的纸、面、泥、布,为它们也为他(她)们立传。

        杨先让在客观地记录,也在执著地抢救。他说:“这些农民农妇就是民间的齐白石。”通过《黄河十四走》,民间艺术家们的姓名第一次传出了村落,“要走自己的路,民间艺术是宫廷艺术、文人艺术的根,中国的版画、年画、连环画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民间,为什么不可以广泛地在民间艺术土壤中去吸取,去陶冶,去创造一种崭新的更有民族气魄的艺术呢?”

        (《北京日报》8.28 崔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