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9月04日 星期二

    别让“过度娱乐”淹没未成年人

    《 文摘报 》( 2018年09月04日   03 版)

        日前,由国家广电总局起草的《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在网上公布,其中提出,防止未成年人节目出现商业化、成人化和过度娱乐化倾向。本次征求意见,有望形成系统性的法规条例正式对外公布并实施。

        当今社会的娱乐生活丰富多彩。在泛娱乐化潮流中,很多人主张对事物和人物不作评价,尤其是不作道德价值上的判断。但事实上,任何一种流行文化都不可避免带来道德上的影响,未成年人节目更是如此。

        不惮以最大的善意揣度未成年人节目的制作者,包括那些过度娱乐化的节目制作者,他们未必想提供精神鸦片,想毒害一代青少年。更多时候,他们只是为了点击量,用“尊重市场”“尊重需求”来自欺欺人。

        确实,文化也是一种市场,也应该遵循一定的市场规律,可是,需求就真的压倒一切吗?在文化消费上,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更多的人只是在盲目赶时髦,而且也不是所有的需求与欲望都应该得到满足。这也提醒文化从业者,在制作娱乐节目,特别是制作未成年人娱乐节目时,也要讲价值观。价值观重要的不是教你做什么,而是让你知道有什么不能做。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曾指出:“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当未成年人节目严重商业化、成人化和过度娱乐化时,这已不是“娱乐”,而是一种“愚乐”。

        文学界谈论一个作家的文字尺度,经常问一句:你的文章好意思让你孩子看吗?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未成年人节目。在一个无节操世界里,你在毒害别人的孩子,别人也在毒害你的孩子,其实是精神领域内的隔代“易粪相食”。大量的“愚乐”节目并不是文化繁荣的标志,反而是文化创造力不强的体现。不能让“过度娱乐”淹没未成年人,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重大责任。

        (《北京青年报》8.27 乔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