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8月25日 星期六

    印象派先行者

    《 文摘报 》( 2018年08月25日   06 版)

        印象派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之一,19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在法国兴起。兴起之初并没有为当时的主流画派所接受,但在莫奈及其作品的影响下,“印象派”在之后的百余年间逐渐为学者、观众所接受,这种画法也成为极受欢迎的绘画风格。

        1868年,28岁的莫奈因交不起600法郎的房钱,而被赶到大街上。绝望中他给好友巴齐耶写信:“我一定是生不逢时。我刚被赶出旅馆,而且一无所有。我已为卡米尔(莫奈的妻子)和我可怜的让(莫奈的儿子)在乡间找到一个地方住几天。今晚我将去阿弗尔城,去看看,是否可以从爱好我的艺术的人那里得到多少帮助。你的很烦恼的朋友——克劳德·莫奈。再者,我昨天这样烦乱以至于投水,幸而没有受伤。”

        巴齐耶想帮助这位穷困潦倒的画家,便以2500法郎买下了莫奈的作品《花园中的女子》。但这远远不够打发莫奈所有的债主。最让莫奈发愁的是买不起画布,只好刮掉颜料,反复作画。莫奈为了躲债而搬家,他把不能带走的画用刀割破,竟约有200幅之多!这些画落入别人手中,被按照30法郎一捆的价格卖掉,共计卖掉50捆——这仅仅是废旧画布的价格。

        莫奈带自己的作品参加了1869年、1870年两年法国官方美术沙龙评选,但所有作品都遭到否决,不能参加官方展览。1874年,经评论家保尔·亚力克西提议,莫奈和画家们在巴黎举办了第一届“独立派”画展。4月15日,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展出。

        在《日出·印象》这幅画中,经过晨雾折射过的红日,将天空晕染成各种细小的橘红色块。红日的倒影在水中跳起了小碎步舞蹈。海水在晨曦的笼罩下,呈现出淡淡蓝紫色。水的波浪由厚薄、长短不一的笔触组成。小船在薄涂的色点组成的雾气中显得模糊不清。船上的人与物依稀能够辨别,还能感到船似在摇曳缓进。远处的工厂烟囱、大船上的吊车……这一切,是画家从一个窗口看出去画成的。莫奈以轻快而跳跃的笔触,表现出水光相映、烟波渺渺的印象。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又是幻觉的,它随着太阳光每时每刻的变化而变化,画家运用神奇的画笔将这瞬间的印象永驻在画布上,使它成为永恒。

        学院派的画家们认为这幅作品很粗糙,过于随便。这幅画还受到当时法国的主流媒体《喧噪日报》记者勒鲁瓦的嘲讽,他认为《日出·印象》完全就是凭印象胡乱画出来的。许多人附和着,认为参展画家们的画面粗糙到只能算是脑海中的一个印象,称这些画家统统都是“印象主义”——这些挖苦的话,反而成全了这批画家,“印象派”由此得名。

        在莫奈的视线中,情景是自然而纯真的,表达的是内心的真实感受。这一点类似于中国画家以情入景的创作方法,也有苏轼“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境。在画作中,莫奈以自我的经验和情感为主要内容,超越了欧洲传统要求表现物体的固有色为主的学院派风格。

        莫奈曾说过:“作画,要忘掉你眼前是哪一种物体。”靠着崭新的观念以及卓越的实践让人们真正意识到了“印象”之美。在此基础上,通过画商保罗·杜朗-卢埃尔在十九世纪末期的努力推介以及二战后拍卖行的日益兴盛,印象派终于在诞生百余年之后,等到了人们审美的同步,受到人们的喜爱。

        (《北京晚报》8.14 李炫芷)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