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8月25日 星期六

    曾国藩的进让

    《 文摘报 》( 2018年08月25日   04 版)

        忍让分退让与进让,退让只是小境界,进让才是大智慧。

        曾国藩曾经认为能让、能退让就已经是人生大境界了,所以他说:“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曾国藩全集·日记》)意思是当遇到挫折时,一定要忍;当矛盾爆发时,一定要退让。但发生幕僚出走事件之后,尤其在读到赵烈文“合众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的上书之后,曾国藩对让的认识又上升了一层。

        在谈到让利于人的智慧时,曾国藩曾教育弟弟曾国荃说:“独享大名,实折福之道;与人分名,即受福之道。”(《曾国藩全集·家书》)

        在教育儿子曾纪泽的时候则说:“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有所贪有所利而成者居其半。”(《曾国藩全集·家书》)

        这两句话都肯定普通人对名利的追求是正当的,是无可厚非的,而作为一个领导者,不要等到别人来跟你抱怨的时候你才知道要让名、让利与人,你要在矛盾、是非爆发之前就要有前瞻性地看到这一点,就要主动地让名、让利于人,看上去你好像吃了点亏,但其实这是保福之道。

        矛盾爆发后的让,是退让;矛盾没产生前的让,就是进让。

        看来曾国藩真是在赵烈文这句“合众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的理解上,下足了工夫。所以,赵烈文上书之后,曾国藩也知道了幕僚出走的症结,他并没有马上有什么大动作,因为这时候马上做就显得是退让。待这件事稍稍平淡之后,曾国藩彻底改弦更张了,一遇有机会,就不遗余力地主动保荐、提拔手下的人才。

        曾国藩保举手下人才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汇保、特保、密保三种手法。汇保是针对普通人才的,战事每获进展或胜利,曾国藩就汇保一大批有功之人,包括前线立功的将士甚至劳绩突出的办理粮台、文案、善后事务的后勤人员;特保一般针对优异人才;而密保则针对立有大功或特别优异,包括曾国藩十分看重的顶尖人才。像李鸿章、左宗棠、沈葆桢都是因为曾国藩密保才得以发迹的。尤其是朝廷对曾国藩推荐的人才都特别看重,一是因为曾国薄大多据实而论,二是曾国藩特别具有识人之明,所以他看重的人才,当时主政的军机处与吏部都破格提拔录用。

        曾国藩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这种保荐、进让的过程中,他能够完全不计个人恩怨,做到极尽个人所能,毫不保留地推荐人才。

        像刚才提到的这三位,李鸿章虽然是他学生,但有曾经叛出师门之嫌,曾国藩依然在写给朝廷的密保奏文里说李鸿章“才大心细,劲气内敛,堪膺封疆之寄”。左宗棠跟曾国藩斗了一辈子,嘲讽挖苦了他一辈子,而且动不动就跟他翻脸,曾国藩依然在密保奏文里称赞左宗棠“取势甚远,审机甚微,才可独当一面”。就算沈葆桢,也是曾国藩一生遇到的除左宗棠之外的另一个大对头,他老是在湘军的晌银上跟曾国藩过不去,弄得曾国藩后来甚至抱怨沈葆祯忘恩负义,但曾国藩还是在密保的奏文上称沈葆桢“器识才略,实堪大用,臣目中罕见其匹”。(以上俱见《曾国藩全集·奏稿》)

        事实证明,虽然这些人跟曾国藩个人都有矛盾、有摩擦,但后来到了封疆大吏的位置上,都是才华横溢、能独当一面甚至几面的一时奇才!所以曾国藩在家书中对自己的孩子谈及自己这种进让人才的观点时,曾经自负地说:“人生做事,仗的是胸襟!”(《曾国藩全集·家书》)

        后来曾国藩举荐的人才遍及天下,做到总督、巡抚一级,也就相当于省部级干部的有十几个,以至当时天下督抚,半出曾门。至于等而下之者,更是不计其数。

        就是因为曾国藩有这种“进让”的姿态与智慧,天下人才,纷至沓来,以至当时就有“天下英才,尽在曾幕”之说。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曾国藩的幕府还汇集了当时中国最顶尖的科学家与工程师,为他开辟洋务运动做了意想不到的良好铺垫。这也最终造就了曾国藩“洋务运动第一人”的历史地位,应该说这也是他“进让”智慧给自己带来的最大的好处。

        (选摘十六)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郦波著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1年出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