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8月25日 星期六

    这些书改变了我的教育观

    《 文摘报 》( 2018年08月25日   04 版)

        十几年来,我生活过美国的四个州,做过三份工作,办公室却都在高校图书馆。这让我近水楼台先得月,有幸接触一些有趣有料的新书。这些书对于我对教育的了解产生了深刻影响。

        为什么教育这么复杂

        教育面向人。人性多复杂,教育就多复杂。有时了解教育,不能只看教育书。功夫在诗外,得看杂些。《怪诞行为学》是一本行为心理学著作,给人独特眼光去看日常生活中的选择。拥有了某件物品的人会对它产生感情关联,这造就了拥有的成本。销售旧货的人,卖的是灯罩也好,沙发也好,或因爱人相送,感情寄托其中,故过高要价,但在买方眼中沙发就是沙发,灯罩就是灯罩。在教育领域,它能帮我们认知教育决策中一些看似荒谬然而深究人性又能理解的决定。譬如教育也有成本:有人使用了一项技术后,养成了习惯,就对其产生情感牵挂。新产品出现后,仍对已淘汰了的技术情有独钟,过去的成功成了未来的绊脚石。

        教育和人有关,人千变万化,不有所洞察说不上因材施教。加德纳的《智能的结构》让人意识到,普遍性的“智商”即便存在,也不重要。人可能在数字、语言、音乐、运动、博物等方面的禀赋有差异、有多寡。不同禀赋的人合在一起发挥各自的力量,互为肢体,既是人类共同体的理想,也是团队协作之现实。

        人的性格也是多元的,都能影响教育成效。过去人们对于性格类型厚此薄彼。孩子内向一点,家长就担心日后会不会失败、自杀、或是“沉默中爆发”,成为人民公敌。外向被视为常态,内向被视为潜在的变态。于是大家非要像把左撇子扭转成右撇子那样,不把内向转化成外向不罢休。这么做造成了很多别扭和痛苦。《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让人看到内向性格有内在的优势,家长和教育界应顺势利导,在育人时化安静为力量。此书对于内向的去妖魔化功不可没。

        教育到底是什么

        说到教育,人们往往想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局限性已人所共知。反拨之中,也有人过度强调家庭影响。提出“巨婴”说的心理咨询师、畅销书作家武志红,对“原生家庭”和“有毒父母”津津乐道,把家庭影响无限扩大。人的家庭固然可以对人产生影响,然而生活实践也让我们看到,同胞兄弟姐妹人生境界有云泥之别者,岂是少数?人的发展本为先天和后天的结合,不能活在弗洛伊德的阴影下,把童年的经历视作终身不可逆的影响,这完全忽略了人的能动性,忽略了人和外在环境多层次的互动。《人类发展的生态》就是这种家庭决定论的解药。此书让人看到人的发展环境,包括家庭和学校,也包括外围的社区、媒体、时代背景等。不同的环境,如同同心圆一样,从一个人的周围散开。发展环境多层次,人在发展中就有了诸多选择,比如可以通过选择自己接触的媒体,改变影响自己的源头。

        教育与成长,不限于学校的围墙、家庭的四壁。今天的家长,不让他们割肉掏钱,参加机构举办的培训,就感觉不到孩子学到了什么东西。人生最好的东西往往是免费的,这包括别处的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或是近处的泥巴、水塘、公园、树林和青青禾苗。优越家境反成了孩子的囚笼: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宅在家里,摆弄圣诞节生日亲朋好友送的各种电子设备。条件差一点的孩子却有不少在户外玩耍的机会。若干年后回头看,谁的人生更丰满?《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一书,是一曲童年的挽歌,也是呼唤家长多带孩子去户外的号角。

        如何设计教育

        作为课程设计师,有一些书对于教学设计的宏观思考很有帮助。加涅的《学习的条件》一书,应该是各学科教师的必读书。书中介绍了教学的九个步骤。合理部署这些步骤,学习会水到渠成。有兴趣还可以看看《人的学习》一书,它从行为、认知、社会交往等多个角度,对学习给出了经典的定义:“行为的永久改变。”从这个角度看学习,我们就可以走出“干货综合征”。在这个信息过剩时代,对于知识囤积居奇没有用,能改变行为才是正道。

        在教学设计的具体层面上,《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打破了天才先天论的迷思。在设置合理的任务上,投入地花上一万小时,普通人也能变成专才。这一万小时怎么花也有讲究。《粘得住的学习》让人反思花在学习任务上的时间怎样花才更有成效。书中一些策略是立竿见影拿来就可以用的,比如频繁、低风险的小测验,可以强化长期记忆。练习需要用不同内容插花练习,时间上有所间隔。这些小小的调整,都能四两拨千斤地改变练习的成效。

        在微观的教学设计上,建议教育技术界的朋友看看《设计心理学》。此书从门把手到电话键盘,深入浅出地给我们介绍了功用、对应、限制、反馈等设计原理。这些原理都不高深,知晓后,我们看世界的目光将永久改变。

        《完美的混乱》告诫我们: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在学习的事情上,过于无菌的环境会隔绝无关事物。而它们的共存,会产生意外关联,刺激创意。

        《大地的诱惑》让我们看到,改变“坏学生”的方法,不一定是强化纪律和执行。书中介绍的老师,巧妙地改变了作业布置的方式,让学生种瓜种菜,在此过程中和学科学习关联,反而让学习落地生根。

        这些书多半我过去曾经专门写过书评。相关理论我也在《过剩时代的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中有所描述。

        (《南方周末》5.31方柏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