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6月14日 星期四

    话剧界需要更多“夏淳”

    《 文摘报 》( 2018年06月14日   01 版)

        艺术家夏淳诞辰百年学术研讨会6月6日在北京菊隐剧场举行。受邀的夏淳生前好友和同事,很多已至耄耋之年。老艺术家们深情讲述夏淳的点滴往事,全程无一人离场。

        20世纪30年代,夏淳在抗日烽火中参加了进步戏剧社团。1952年6月,夏淳成为北京人艺组建之初“四大奠基导演”之一,其执导的《雷雨》《茶馆》《洋麻将》《天下第一楼》《悭吝人》等代表作至今盛演不衰。1980年,夏淳率《茶馆》剧组出访欧洲三国,标志着中国话剧第一次实现“走出去”。    

        人艺有句话叫人人是老师,处处是课堂。夏淳指导演员深入生活,留作业写人物自传。“一句台词都没有的小角色,也让你反复去体验,还要写出演员笔记,他再一字一句给改。”演员冯远征坦言,自己同北京人艺艺术风格“合槽”之路,夏淳厥功至伟。

        “见到年轻人,他就攥起拳头轻轻捶你胸口,那是真喜欢你。”“总是掰开揉碎了给你讲,细到一个哈欠怎么打才符合人物形象。”话剧艺术家李源、张福元不约而同地表示,“这些小事儿一直装在心里,一辈子忘不了他。”

        “以前最怕夏导排戏,早早的就得来,很晚才想起来吃午饭,完全沉浸其中忘掉时间。”参演过《茶馆》的李光复说,“什么是好戏?不是剧场里的爆笑,不是闭幕时观众的掌声,而是观众走出剧场带着思索,思索人生、思索命运。”

        “现在不缺戏,就缺好戏!”孙毓敏、吕中、金昭等老艺术家大声疾呼,今天的话剧界需要更多的“夏淳”,才能不断诞生经典,对得起这个新的时代。

        (《光明日报》千龙网 6.6、12 董城 纪敬)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