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4月17日 星期二

    白头到老,做到了才敢说

    《 文摘报 》( 2018年04月17日   05 版)
    结婚50周年时,廖昌先与李建能拍摄的金婚婚纱照。

        清明前夕,成都市民李女士接到了她80岁的姥姥廖昌先打来的电话,“乐儿,能不能帮我打印一样东西?”廖昌先让李女士打印的是一封信,是她写给不久前离世的老伴李建能的。

     

        廖昌先和李建能1957年12月26日结婚,2017年12月22日李建能离世,此时离他们的“钻石婚”只差4天。为了缅怀老伴,廖昌先写下了一封信,信不长,两页多纸,却道出了他们共同度过的60年岁月。

     

        喜相识

     

        1951年,李建能参加抗美援朝战役后转业,彼时因战争右手负伤的他,被鉴定为二等一级伤残。1955年,在组织的介绍下他和廖昌先认识。李建能年轻时长得很帅,但因右手残疾也没找对象的心思,廖昌先对此不以为意,更为看重的是对方的人品。

     

        两人相识后,因为李建能为人正直,诚实,廖昌先更坚信自己没看走眼,在交往一年多后领证结婚。婚后,他们被分配到相隔几十公里的地方工作,只有等村上开大会的时候才能见面。“那个时候,几个月见一次,我就天天盼开会,天天想开会。”这样的状态持续了20多年,直到1982年,两人才生活在一起,生下了4个儿女。

     

        生活在一起后,廖昌先以为丈夫陪她的时间会多一些,但丈夫依然是个“工作狂”。早出晚归,家务活都由她一个人做。日子久了,廖昌先安慰自己说,对工作的负责也是一种优良品质。

     

        现如今回忆起“不顾家”的李建能,廖昌先却语气平静。她说,虽然两人会因为这些小事吵吵闹闹,但李建能却从来没有大声和她说过话,还没走出家门就和好了。

     

        晚来伴

     

        李建能退休后,为了弥补往日家庭角色的缺失,他包揽了所有家务。只不过,廖昌先并不愿意老伴儿一个人大包大揽,总是陪伴左右,即便是下楼买菜,也要携手同行。“我们做什么事都在一起,如果没有他,我会感到很不自在。”

     

        2013年,廖昌先突患心脏疾病,儿女们将她送进医院后,李建能一直在手术室外守候,一言不发。此时,他比任何人都怕失去廖昌先,紧张地不敢问一句。手术成功后,廖昌先康复回家,李建能寸步不离陪在她身边,为她擦洗身上的秽物,“那个时候,我看他不说话,但是为我做了那么多,就感觉有个人一起承担真好。”

     

        痛别离

     

        2016年,李建能被查出患重病。廖昌先看着病房里的老伴儿,说,“老李,现在该我照顾你了”。她准备了一口小砂锅,每天熬一碗粥,喂老伴儿吃下。李建能喜欢打牌,廖昌先就坐在床边陪他打,“我每次其实故意输给他,就想让他高兴。”

     

        2017年12月初,离廖昌先80大寿还差几天,李建能把她叫来说,“廖妹妹,我想给你请个假,你辛苦了。”李建能告诉她,在卧室的抽屉第二层,有一封信,是他准备的生日礼物。

     

        12月22日,李建能离开了廖昌先,此时她想起丈夫给她的礼物,原是一个厚厚的红包,上面写着:祝廖妹妹八十大寿,生日快乐,天天开心……红包里有1万块钱,廖昌先至今也没有拿出来过,看到红包,抹了抹眼角的泪水,说,“他早就知道会离开我,早就准备好了。”

     

        清明节,李女士将姥姥的信打印出来,她说:“姥爷走之前给我说过,乐儿,我跟你姥姥真的做到了白头到老,这几个字,做到了,才敢说。”

     

        (《华西都市报》4.6 田之路)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