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4月07日 星期六

    祈难老

    《 文摘报 》( 2018年04月07日   07 版)

        ■汪曾祺

        太原晋祠,从悬瓮山流出一股泉水,是为晋水之源。泉名“难老泉”。泉流出一段,泉上建亭,亭中有一块匾,题曰:“永锡难老”,傅青主书,字写得极好。“难老”之名甚佳。不说“不老”而说“难老”。所谓难老,是希望老得缓慢一点,从容一点,不是“焉得不速老”的速老,不是“人命危浅,朝不虑夕”那样的衰老。

        要想难老,首先旷达一点,不要太把老当一回事。说白了,就是不要太怕死。老是想着我老了,没有几年活头了,有一点头疼脑热,就很紧张,思想负担很重,这样即使是多活几年,也没有多大意思。老死是自然规律,谁也逃不脱的。唐宪宗时的宰相裴度云:“鸡猪鱼蒜,逢着则吃;生老病死,时至则行”,这样的态度很可取法。

        其次是对名利得失看得淡一些。孔夫子说:“及其老也,戒之在得。”得,无非一是名,二是利。现在有些作家“下海”,我觉得这未可厚非,但这是中青年的事,老了,就不必“染一水”了。多几个钱,花起来散漫一点,也不错。但是我对进口家具,真皮沙发,纯毛地毯,实在兴趣不大。我对名牌服装爱好者不能理解。穿在身上并不特别舒服,也并不多么好看,这无非是显出一种派头,有“份”。何必呢。中国作家还不到做一个“雅皮士”的时候吧。至于吃食,我并不主张“一箪食一瓢饮”,但是我不喜欢豪华宴会。吃一碗烩鲍鱼、黄焖鱼翅,我觉得不如来一盘爆肚,喝二两汾酒。而且我觉得钱多了,对写作没有好处,就好比吃饱了的鹰就不想拿兔子了。

        名,是大多数作者想要的。三代以下未有不好名者。但是我以为人不可没有名,也不可太有名。六十岁时,我被人称为作家,还不习惯。进七十岁,就又升了一级,被称为老作家、著名作家。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成了一种负担。我一共才写了那么几本书,摞在一起,也没有多大分量。有些关于我的评论、印象记、访谈录之类,我也看看。言谈微中,也有知己之感。但是太多了,把我弄成热点,而且很多话说得过了头,我很不安。十多年前我在一次座谈会上说过,希望我就是悄悄地写写,你们就是悄悄地看看,是真话。这样我还能多活几年。

        要难老,更重要的是要工作。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是最难受的。我见过一些老同志,离退休以后,什么也不干,很快就显老了,精神状态老了。要找点事做,比如搞搞翻译,校点校点古籍……作为一个作家,要不停地写。笔这个东西,放不得。一放下,就再也拿不起来了。我几乎每天都要写一点,我的老伴劝我休息休息。我说这就是休息。在不拿笔的时候,我也稍事休息。我的休息一是泡一杯茶在沙发上坐坐,二是看一点杂书。这也是为了写作。

        坐,并不是“一段呆木头”似的坐着,脑子里会飘飘忽忽地想一些往事。人老了,对近事善忘,有时有人打电话给我,说了一件事,当时似乎记住了,转脸就忘了。但对多少年前的旧事却记得很真切。这是老人“十悖”之一。我把这些往事记下来,就是一篇散文。散文集取名就叫《独坐小品》。

        (选载二)

        (《找点乐子》北京燕山出版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