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2月13日 星期二

    过年的新鞋

    《 文摘报 》( 2018年02月13日   02 版)

        小时候,少食缺穿,一年里也就过年才能穿上新衣服新鞋子。那时,集市上没有成衣卖,只好去镇上的裁缝师傅那里做衣服。而新鞋子则是母亲挑灯夜战独立制作的。

        “00后”完全体会不到,30多年前的老家春节,如果哪个孩子过年穿不上一双新布鞋,收获的异样目光,会让这家大人小孩真正体验到什么叫“熬”年。

        那时过年,吃的可以少一点,但孩子的新衣服新裤子新布鞋作为一个家庭的“门面”,绝对是要撑起来的。然而,谁计算过,完全利用“业余时间”一针一线缝出新布鞋,要耗费母亲们多少精力和心血!

        为让全家8口人过年都穿上新布鞋,母亲往往过了中秋便要开始做准备。缝布鞋,首先是打基础,即纳鞋底,而纳鞋底的过程长且辛苦。秋冬季节,母亲在家也好,串门也罢,都是一边说话,一边纳鞋底,几乎手不离鞋底。甚至下田干活,也捎着鞋底,趁休息空当,纳上几针。

        别看是一双小小的鞋底,光原料和工具就有十几样:细麻绳、旧布、糨糊、鞋样、剪刀、锥子、顶针箍、针拔、拉线棒、蜡团等等。鞋底都是用破旧棉布一层层填的,母亲平日里把家里旧衣破棉被全积攒起来,洗净晒干,剪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布铺满整张纸,刷一层糨糊,铺一层布,重复数遍,糊到七八层了,就拿到太阳底下晒。然后根据一家人脚的大小,画出各种“鞋样子”,将晒干的布坯子“照葫芦画瓢”,剪成鞋底的形状,用布条沿边,把七八层的鞋坯子粘在一起,再用一块完整的好布“包装”,使其“外面溜溜光”。

        而在“包装”好的、超过5公分厚的鞋底上穿针走线,完全是一项劳累臂力、手力和眼力的功夫活。于是,母亲纳鞋底前,先往右手食指套上金属的顶针,再摆上锥子、针拔、拉线棒、蜡团等辅助工具。开始先在外围纳上两三圈,谓之“外围”,然后由上而下走平行线,谓之“叠墙”。纳到最后几十针,鞋底已变得十分坚硬,每一针每一锥都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最后在脚后跟收尾。为让鞋底扎实,母亲纳的鞋针脚缜密,她纳的一只鞋底上,起码有400个针脚,来回贯穿就是八九百次。

        腊月前,已在坚硬的鞋底上来回贯针穿线万余次的母亲,充其量只完成8双新鞋60%的工程量。而白天手工制作各种年货的任务重,母亲只能将裁剪、缝纫鞋面的工作全部在晚上。

        鞋面布料是父亲去镇上的布匹门市凭布票排长队买的黑灯芯绒,母亲按全家每个人脚的尺寸裁剪鞋面后,就开始挑夜灯缝鞋了。腊月里,几乎每个夜晚,都是宛如“催眠曲”的“丝丝”拉线声伴随着我们入眠。母亲缝鞋面总是从弟弟、妹妹开始,她和父亲的新鞋常常到大年三十凌晨三四点钟才完工……

        年头岁末,一切都是乡下人家展示自己幸福生活的广场,哪怕是一双新布鞋,一串从田埂踩回家的布鞋印,也让人感受到家的温馨、父母的疼爱。

        (《北京日报》2.8 赵柒斤)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