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1月27日 星期六

    第一兵书诞生记

    《 文摘报 》( 2018年01月27日   07 版)

        本书介绍了古今名著的主要内容、作者的意图,书名的内涵以及该书带来的影响。愿读者从中撷英拾趣,有所收获。

     

        ■宋炳禄 吕月兰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十三篇,六千字左右,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被誉为“兵学圣典”。

     

        作者孙武(约公元前545-前470),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人。孙家本姓田,曾祖田无宇以勇武著称,受到齐庄公宠信,官至大夫。祖父田书也官至大夫,齐景公赐姓孙,田书遂改名为孙书。父亲孙凭在景公朝中为官,地位显赫,权倾一时。孙武出生在这样一个精通军事的家庭,家人希望他继承和发扬将门武业,给他取名“武”。

     

        孙武8岁进正规学校接受系统教育,逐渐显现出对军事的爱好和特有的天赋。他遍览《黄帝兵法》《太公兵法》《军志》《军政》《军礼》,以及上自黄帝、夏、商、周,下到春秋早中期有关战争的竹简。齐景公二十二年(前526),19岁的孙武赴蒙山求学。两年后漫游天下,考察历史古战场。通过考察,孙武对春秋末期频繁、激烈、多样的战争感受更为深刻,觉得有必要写一部兵书,来指导和约束人们的战争行为。

     

        齐景公三十三年(前515),高昭联合栾、鲍、田三家反对晏婴为相。孙武也参与到这场“谋反”当中,结果以失败告终。为避免遭到株连,他逃到了吴国,在这里完成了兵书的写作。归纳起来,这部兵书所讲兵法的主要原则有:出兵前要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制订好作战计划后进行必要的战争动员;攻城不必专用武力,而是要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战争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也会有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等;在战术上要采取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弱,以多胜少。

     

        这年,阖闾夺取吴国王位,任用伍子胥做行人(相当于宰相)。伍子胥向吴王推荐了孙武,孙武带着十三篇兵书去见吴王,吴王看了之后大为欣赏。孙武和伍子胥一起辅佐阖闾治理内政和军事,并帮他制定了以破楚为首务,继而南服越国,尔后进图中原的争霸方略。

     

        吴王阖闾三年(前512),吴军攻克楚的属国钟吾国(今江苏宿迁东北)、舒国(今安徽庐江县西),准备接着进攻楚国,孙武认为“民劳,未可”,阖闾不能急于求成。伍子胥提出了“疲楚”战略,反复袭扰楚国,却不急于进攻。孙武得知楚国令尹子常生性贪婪,因索贿得不到满足而拘留了蔡、唐两国国君,致使蔡、唐两国对楚国萌生怨恨,就联合蔡、唐,共同对付楚国。蔡、唐虽是小国,但居于楚的侧背,为吴军战略迂回提供了有利条件。

     

        公元前506年,吴国袭扰楚国已达六年之久,楚军疲于奔命,攻楚的条件已经成熟。孙武协助阖闾制定了一条出乎楚国意料的进军路线,他们从淮河逆流西上,然后在淮汭(今河南潢川西北)舍舟登陆,再趁楚国北部边境守备薄弱之际,从义阳三关直插汉水。吴军的千里奔袭取得奇效,占领了楚国都城郢,取得了争霸进程中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公元前496年,阖闾在与越国的携李之战中,被越国大夫灵姑浮挥戈斩断了脚趾,伤重不治而死,夫差继位。随着吴国霸业的蒸蒸日上,夫差渐渐自以为是,重用谗臣伯嚭,不再励精图治。由于伍子胥一再进谏,夫差大怒,逼其自尽。孙武意识到吴国已经无可救药,于是悄然归隐,息影深山。

     

        战国时期,天下大乱,战争频仍,时势造就了“孙子热”。众多军事家、政治家对孙武“十三篇”做了大量解释、阐发、增益的工作,使兵书变得越来越庞杂、繁复,甚至不乏抵牾之处。到三国时代,曹操给兵书做了“瘦身”,他从《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选注十三篇,称《孙子略解》。曹操注重文字训解,他本人又是军事家,更重实际运用,因此,这部《孙子略解》兼具理论性、实践性,对后世有重大影响。

     

        (选载一)

     

        (《中国名著诞生记》山东画报出版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