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1月25日 星期四

    极寒天气如何自保

    《 文摘报 》( 2018年01月25日   07 版)

        美国梅奥综合医学中心建议,一旦室外气温跌至零华氏度(约-17℃),就要避免室外活动了。人类天生就不是能应对极冷天气的料,这也就是为什么全球大部分人民都聚集在温热带气候区的原因。当然也有人群生活在气候极具挑战性的地方,比如加拿大北极圈内的人和俄罗斯北部的涅涅茨人部落,但大部分的现代人类还是会摒弃这种常年气温在零华氏度(约-17℃)以下的生活环境。

        当然,对于严寒的抵抗能力因人而异。生物学家研究了生活在格陵兰岛的爱斯基摩人,发现他们天生耐寒能力更强,凭借特殊基因可以在严寒天气中采取不同于常人的分解脂肪的方式,从而能够更好地保暖御寒。

        而对于心脑血管功能较弱的老年人来说,严寒天气致命的概率就会大很多。美国疾病防控中心的数字显示,在因极寒死亡的人中,超过一半的人是60岁以上人群。

        此外,血液流通差、免疫系统低下的人群,对于严寒天气也是尽量宅在家里比较好。

        对于没有浓密皮毛护体的人类来说,当外界气温骤降时,下丘脑作为人体大脑内的“温度感应器”,会立即刺激肌肉开始抖动、牙齿打颤、头发直立、皮肤起鸡皮疙瘩……通过这一连串的物理反应来刺激体内制暖系统迅速启动,以保证身体各个主要器官温度不变。

        极寒天气时,机体内系统不仅更加忙乱,“忙中出错”的概率也会更大。塞浦路斯大学医学院的工作人员发现,住在纬度较高地区的人更容易罹患癌症。最新的研究发现,帮助人类应对恶劣天气的基因变异也会引发癌症,表现出高度“耐寒性”的细胞很容易发生癌变。

        (《北京晨报》1.18 陈佳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