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1月16日 星期二

    生离死别

    《 文摘报 》( 2018年01月16日   04 版)

        (二)

     

        经过再三思考,权衡利弊,最后决定:我在我父亲的陪同下前往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治疗,夫人到桂林市穿山乡她小姨家继续妊娠并治疗和康复。

     

        虽然我们夫妻俩都遭遇了重大疾病,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但夫人腹中的胎儿让我们看到了一线希望,如同漫长冬夜里的一道光,使我们有了强大的不可动摇的精神寄托和坚定信念!现在回头想想,如果当年生死存亡关头没有儿子的出现,两个年轻人的生命将岌岌可危,后果不堪设想。

     

        带着这个希望,我在登上即将开往南宁的列车时暗下决心:“一定要活着回桂林,否则孩子一出生就没有爸爸!”我知道夫人也会暗自发愿:“一定要善待孩子,保重自己!”也就在那时,夫人开始练习念佛、打坐,坚持吃素,所有的念头在她心中似乎都沉静下去了,她带着对孩子出生、我的平安归来的期盼,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腹中的小生命身上。她说服自己,耐心地等待,热切期盼南宁方向传来好消息。

     

        我的开胸手术由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兼胸外科主任、著名胸外科专家芩晓华教授(也是我当年的外科老师)亲自主刀。这次开胸选择的是胸前正中切口,沿胸骨前正中线锯开胸骨,这也就是俗称的“开膛破肚”了,伤口足有40余厘米。

     

        满以为选择这个大切口可以大大地暴露手术视野,将肿瘤彻底切除,遗憾的是,开胸一看,肿瘤已经局部浸润转移,而且瘤体将上腔静脉根部牢牢套住,很难分离,即便切开了心包腔,也无法将肿瘤完全切除,如果当时强行切除,极有可能造成上腔静脉根部撕裂大出血,进而危及生命。最后,医生们在手术台上临时会诊:只能切除肿瘤的五分之三,剩下五分之二的瘤体放置3颗银夹,用于术后放射治疗作定位标志。谁也没有想到,这3颗银夹一放就是数十年,至今未取。

     

        术后病理检查报告结果:恶性胸腺瘤(混合型)。

     

        手术后一周,伤口还没有拆线,我又匆忙转到放疗科住院,接受“加速器放射治疗”。当时的求生欲望几乎使我疯狂,生怕癌细胞会随时转移。现在想想,当年的恐癌心理也是相当典型的了。

     

        (连载三)

     

        (《思考文化医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骆降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