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12月16日 星期六

    20年前“托孤”

    《 文摘报 》( 2017年12月16日   01 版)
    67岁的欧伯坐在轮椅上

        约20年前,26名心智障碍人士的家长做出大胆决定:交出10万余元,与广州市慧灵托养中心签订“终身托养协议”,这意味着他们孩子的下半生,将由这家机构负责到底。

     

        六旬阿伯待了23年

     

        在白云区天鸿花园小区的深处,两栋相邻的居民楼被墙围起来,一个大院由此形成。当年通过“终身托养”的服务,广州市慧灵托养中心从家长处筹集了大笔资金,在1996年买下了这里的一些房子,展开成年智障人士的托养服务。

     

        院子中,67岁的欧伯坐在轮椅上晒太阳,作为一名重度心智障碍者,上厕所、洗澡、吃饭,他都能自己完成,但不懂如何交流和表达情绪,有问题唯有“啊啊”叫。

     

        欧伯44岁进入托养中心,那时身材十分高大,父母年过七旬,照料他很吃力。虽然欧伯有个兄长,但父母也不愿给另一个孩子留包袱,就给他办理了“终身托养”,此后20余年,托养中心就是他的家。

     

        父母去世后,兄长偶尔会来看他,如今兄长也患重病卧床不起,欧伯能依靠的亲属少之又少。如今,他和另外5名心智障碍人士组成了小家庭,一起住在天鸿花园社区中。

     

        当年的26个“孩子”

     

        45岁的郑荣泽以家庭管理员的身份,负责这个家庭成员的洗澡、做饭、洗衣等各种琐事,他相当于父亲的角色,但欧伯这个老龄孩子是很难让人放心的。有时欧伯夜里要上十几次厕所,郑荣泽一听见声音就起身去搀扶,怕他摔倒。

     

        当年签订“终身托养协议”的26个“孩子”,平均年龄约45岁到50岁,最年轻的30岁。其中已有4名以上超过60岁,由于父母都已去世,家属联系人已变成兄弟姐妹。

     

        心智障碍人士一般也存在肢体协调能力的不足,所以他们的身体机能衰退得更快。但目前,他们都还算健康,托养中心每天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生活上也照料得很细致,房间整洁而明亮,衣着体面而干净。

     

        无悔当年的决定

     

        1996年,广州慧灵推出针对成人的终身托养服务,因缺原始资金,需家长一次性交付10万余元。此后三年,先后有26名家长交付费用。

     

        42岁的李敏是最早的一批,在此生活20年。如今他父亲73岁,母亲68岁。终身托养协议并不等同抛弃子女和割裂亲情,每个周末或者逢年过节,老父亲会坐20公里的公交车接儿子回家,给他喂饭,帮他洗澡。

     

        李敏没有自理能力,从小又体弱多病,没法去学校,小时候由外婆外公照看。外婆外公去世后,他已长成20多岁的小伙子,50多岁的父母一边工作,一边照料他,疲惫不堪。

     

        “人到中年,精力不如以往,每天都感到忧虑,总想为这个孩子找到出路。”李敏的父亲李先生说,他找过福利院,但因李敏并不是孤儿,所以无法接收。

     

        当广州慧灵推出终身托养服务时,李先生实地考察过这家机构,“我觉得他们管理很专业,就决定签下这份协议。”协议在费用、照顾标准上明确了双方的义务和责任,约定这些孩子生活水平不低于社会平均水准,按照20年前的标准,每个月生活费350元。

     

        条款中未割裂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其中写道,家长可以随时探望,可接回家小聚。孩子生病送医院时,必须第一时间告诉家长。协议中还规定,如果慧灵将来关闭或者转让,变卖资产也要让这些孩子有着落。

     

        终身托养的代价是10万余元的费用。李先生说:“这对我们家是天文数字,但还是咬牙去借。”如今慧灵对李敏照顾有加,李先生很庆幸当年的决定。“10万元在当年是一栋别墅的钱,但有了这份协议,我们夫妻在退休前都可以安心工作。”

     

        每个家庭都有故事

     

        黄博今年44岁,来之前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可因为心智障碍,经常流着口水。来了托养中心,他也爱读书看报,如今,视网膜脱落,视力急速下降。

     

        他的父亲是一所大学研究东南亚问题的知名教授,之前一直带着他生活,在送到托养中心之后,头发花白的老父亲每周都来探望。不过这位老教授一年前中风了,再也没能来。

     

        30岁的王峰是26名孩子中最年轻的,未来要在托养中心度过漫长的岁月。他18岁被送到这里,成年之前一直接受能力训练,家长期待他起码能够自理,之后就可以考虑上学。然而,他的能力训练并不顺利,比如如厕训练中,他的手始终伸不到后面。

     

        他的父母是广州一所高校的教师。失望的父亲对儿子开始嫌弃疏远,母亲不满其态度,几度因此要离婚。被送到托养中心后,王峰的父亲基本不来看他。他的母亲则每周带他去喝茶,也带他回家过年。王峰逢人便问:“我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

     

        不降低生活标准

     

        终身托养服务只是一个历史阶段的产物,如今广州慧灵已经终止了这项服务,这26名孩子搭上了第一班车,也是搭上最后一班车的人。

     

        作为托养中心的法人代表,慧灵行政副总裁张武娟说,有很多家长找到自己,希望把孩子的下半生托付给这家机构,而她却不能答应。“当初10万元签订终身托养协议,但随着这批学员的年老,托养成本其实在增加。另外政策上也不允许,如果扩大终身托养的规模,要是慧灵有一天关闭了,更多的学员就会被推给社会。”

     

        成人智障人士的托养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当父母和孩子双双年老时,他们的孩子几乎无处可去。这26名孩子却是幸运的,因为托养中心仍坚守着当年的承诺,把他们照顾得十分妥当。但他们的照料费用,如今也是广州慧灵的一笔负担。“这些孩子的年龄在变大,护理的费用比之前要更多了。” 

     

        广州慧灵托养中心主任张红霞说,这26名孩子,每年的开销接近100万元。慧灵也因此四处筹钱,但是始终没有降低他们的生活标准。

     

        好在当年这批家长办理终身托养的钱,大部分都买了房子,就算慧灵有一天倒闭了,还有这笔可变卖的资产,来保证这些孩子的下半生。

     

        (李敏、王峰、黄博均为化名)

     

        (《广州日报》12.13  龙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