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11月21日 星期二

    拒绝亲友住家里没啥不妥

    《 文摘报 》( 2017年11月21日   03 版)

        “我家房子凭什么要给别人住?”最近,武汉一个论坛上,一篇女主人吐槽老公亲戚朋友总来自己家蹭住的帖子,引发很多网友争议。很多网友跟帖吐槽有同感,也有的对这位女士的小气提出批评。

     

        亲戚朋友来家里蹭住,究竟应不应当接待?这个城市化进程中的典型场景,过去30年反复上演着。如果时间放到30年前,人们会一边倒地支持接待亲朋。因为中国人讲究的最佳待客之道就是“宾至如归”,把客人请到家里吃饭,甚至留宿家中,似乎是一种极隆重的礼遇,而那个时代亲友间的人际交往就是这样的频繁、亲密、浓烈。家族内部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这种亲密的情感,相互帮衬着来共同生活。

     

        不可否认,这种交际模式在注重族亲文化、单个家庭生活并不宽裕的时代,有其必要性。但是,过度的亲密往往意味着对隐私的侵入,当亲朋频繁蹭住成为人际交往中的常态,摩擦与干扰便会不可避免地发生,个人隐私空间也会在无形中受到挤压和侵犯。很多人支持武汉这位女士的吐槽,核心观点就是“家是最需要捍卫的隐私场所”,这种认识是中国社会的一大进步。

     

        蹭住有占便宜的嫌疑,但更多是一种无意识的社交越界行为,这是旧文化对新文化的冒犯。

     

        那些蹭住的老家人,还把这位住在大城市的亲戚看成是家族的一员。但是,这位亲戚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新世界一员。他购买的房子,是一个私密的城堡,而不再是老家的延伸,这中间出现了一条名叫现代的鸿沟。

     

        中国人正在构建新的情感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朋友”比“亲戚”更重要,“分寸”比“亲密”更重要,“尊重”比“亲情”更重要。也许,我们终将变得不再那么“亲”,这就是根本的趋势。未来,人际关系的基础将是“人”与“人”之间,而不再是“家”与“家”之间。

     

        面对亲友蹭住,如果愿意,当然可以热情接纳。但如果心有不愿,也完全有权利说不。这无关道德,只是观念差异而已。

     

        因此,去外地探访亲戚,入住酒店而不是住在对方家里,可能是一种受欢迎的选择。如果对方盛情邀请住到家里,也要像住在酒店一样保有分寸感,把自己当成一个过客——我们都将是彼此的过客。

     

        网友说

     

        咬钩的鱼: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距离,在不同的时代、地域、经济背景条件下,也是不一样的。传统乡土社会,人们守望互助,家族血缘关系尤为重要,相互借宿十分普遍。而亲戚蹭住如今被排斥,折射的是流动的现实,个体逐步脱离家族而存在,个人空间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楚彧:再亲的亲戚,如果没有平日的来往,也是“陌生人”。亲戚之间,源于情分,相互间提供方便、给予关照,原本都在情理之中。但如若只是将某一处作为于己方便的“中转站”,并且还占得理所当然,这样的行为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不受欢迎的。

     

        如鹿慕溪:蹭住是一个关乎“亲情与边界”的问题,以前家族中兄弟姐妹多,提倡相互照顾不分你我,所以偶尔蹭住一下还倍感温情。可是现在不一样了,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大家越来越重视私人空间;再加上如今宾馆旅店服务业发展快,如果不蹭住对主客双方都更加方便。

     

        (中国政协传媒网、新京报评论微信号11.13、15 张丰 侯坤)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