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10月21日 星期六

    每周评论

    《 文摘报 》( 2017年10月21日   08 版)

        不能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减贫脱贫事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016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40万人,实现了从2013年到2016年连续四年间,每年减少贫困人口均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达556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精确的数字背后,是精准的脱贫政策和持之以恒的扶贫努力。

     

        作为“十三五”规划良好开局的接续,今年也成为脱贫攻坚承上启下的重要时间节点。因为,要在2020年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消除贫困,就意味着要在接下来的四年里,实现每年减少贫困人口千万以上。必须时刻谨记,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进入冲刺阶段,越需要凝心聚力。扶真贫、真扶贫,最终推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人民网10.17 雷雨)

     

        发展与稳定同等重要

     

        正确处理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始终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党和国家的基础性工作。稳定的社会大局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环境,为创造中国奇迹提供了基本保障。离开社会稳定,发展就会失去基本前提。

     

        发展是稳定的基础。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自然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和关键。只有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才能提高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的能力,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根本要靠发展。

     

        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就要以发展是硬道理、稳定也是硬道理为遵循,坚持抓发展、抓稳定,两手都要硬。

     

        (《人民日报》10.18 董振华)

     

        “旅游处方”的价值

     

        一中年妇女因为胃部反酸肚子胀气苦不堪言,去过多家医院吃过多种肠胃药都无济于事。最后,她来到武汉某医院消化内科求助吴杰主任,专家给她开出旅游几天的“处方”。

     

        这样的“治疗方案”称之为处方,其实只是一个形象的说法,准确地说,更像是基于专业基础的一种医疗建议。“旅游处方”是否真的有效,我们不得而知,但这样的医者思维无疑值得肯定。

     

        并非每一种身体“不适”,都必须用药才能缓解;患者去医院看病,也并非仅仅是为求一个“药方”这么简单,也包括心理辅助和一些专业建议。这本应该是理想状态下的医患互动。“旅游处方”所包含的与患者“拉家常”,建议患者以旅游方式“治病”,显得更温情更纯粹,也更接近于治疗本身。

     

        “旅游处方”的效力到底几何,不必“神化”,毕竟不是所有的病都可以采取这样一种“处方”。真正值得借鉴的,还是这种医者态度背后的治疗纯粹性。

     

        (《燕赵晚报》10.18 朱昌俊)

     

        好好安放公益之心

     

        在慈善法实施一周年之际,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正式上线。截至目前,平台已实时公布了全国2400多家慈善组织信息。

     

        互联网环境下,公众对公益组织的要求越来越高:受助信息是不是真实,善款能不能规范使用,慈善组织有没有依法管理……据统计,慈善法实施一年来,超过10亿人次通过网络捐赠。基于新媒体的社交化,参与式公益正在悄然改变中国的慈善模式。

     

        同样随之变化的还有公众对于公益的心态。做公益并非简单的施与,更多是在扶助他人的同时也获得自己内心的充盈。无论对于资助方还是受助方,做慈善和被救助不再也不应成为负担,而应是力所能及、汇集点滴,哪怕只是简单的随手转发,都应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常态。

     

        但是无论形式如何发展,要始终坚守真实、公信、透明这些慈善的价值底色。唯有如此,慈善才能真正成为每个人的内在价值选择,让每个人的公益之心都能够好好安放。

     

        (《北京晚报》10.18 李昕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