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世存
当太阳到达黄经195度时,即阳历的10月8日左右。此时,在地球北半球人的眼里,太阳又向南移动了一大步。太阳给北半球的能量更加少了,北半球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这个时空节点,中国的先哲命名为寒露,以表明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
寒露的物候是,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在这三候中,鸿雁再度出现,后至者为宾,与白露期间的鸿雁南飞相比,此时相隔一个月之久,说明这是最后一批鸿雁了。鸿雁是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中出现最多的物候,古人此时仍细心地留意鸿雁是否南来为宾,自己或前行者愿意尽地主之谊。
至于鸟雀入大海化为蛤蜊,这是飞物化为潜物,今人可以批评古人无知或迷信,但古人对物候的观察和用心并无错误。借古人在“伯乐相马”故事中的辩护,真正高明的相马者不关心马的皮毛外貌,而重在内在的精神。那么,古人对物候的观察出现“知识性的错误”并非因为他们无知,他们知道如何把握并记忆季候的本质。阳气十足的雀化为蛤,说明天地间的阴气重了。而草木皆因阳气开花,独有菊花因阴气而开花,菊有黄华,其色正应晚秋土旺之时。
物候在说明天地间的阴盛阳衰。而如果物候不应,最后一批大雁未飞来,那就说明民众有不驯服者;如果雀鸟不掉入海中变蛤蜊,那就说明季节会错乱;如果秋菊不开花,那就说明阴气不够,土地不能耕种。
由于寒露的到来,气候由热转寒,阳气渐退,阴气渐生,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以确保体内的阴阳平衡。人们此时反而外出极多,活动极多。这是一种过度现象,似乎人类领悟到大自然的启示,在此享用一年最后的繁华,展现最后的力量。
在大时间的划分中,寒露时节处在火山旅卦和雷山小过卦时期。旅卦的意义不言自明,此时是旅游的黄金季节,巧合的是,中国的“旅游黄金周”正设在寒露期间。旅卦还有军旅之义,在悠久的中国农耕文化中,此时也是利用农闲去锻炼、检验体能的时期,此时也是农村械斗、地区或各利益团体的用兵时期,直到和平时代的今天,中国人仍有“秋季大练兵”的习惯。
小过卦则有多种意味,小过,既指自然界的雷电行不久远,又指人们旅游不会攀登顶峰,还指人们此时过小日子。用结绳、画卦来指示人的日常事务中,寒露前后的卦序排列为:咸卦、旅卦、小过卦、渐卦,等等。这表明农耕文化中此时最重要、最有新闻传播价值的大事,某家和某家的男女结婚了(咸),新婚小两口度蜜月去了(旅),他们建立小家过小日子了(小过),他们开始二人世界的各种积累了(渐)……中国的先哲对小过卦的观察是:“山上有雷,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山上有雷,这是小过,君子领悟这一精神,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会稍微过度,如行为会过于恭敬,遇到丧事时会过于哀痛,花销过于节俭,以矫枉过正。
(《时间之书》中国友谊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