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9月30日 星期六

    每周评论

    《 文摘报 》( 2017年09月30日   08 版)

        给盲目放生敲响警钟

     

        据英国媒体报道,2015年有两名英国华人将价值5000英镑的龙虾放入英吉利海峡,从而引发了生态灾难,两人将面临高达15000英镑(约13.2万元人民币)的罚款。法庭上,两人就放生外来物种认罪。

     

        从国外到国内,近年来,盲目放生引发的乱象层出不穷。各地放生的巴西龟变生态杀手、放生牛蛙致本地青蛙灭绝、在淡水河放生海鲜……被盲目放生的动物,不管活着还是死去,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都是一场灾难。

     

        从某种角度来看,“放生”行为跟物种的重新引入非常类似。动物的放生行为应该是一种严格的、科学的、专业的活动,而不应该成为一种随意的活动。懂得如何科学放生才能让动物真正回归大自然,否则一厢情愿,放生可能就沦为杀生,甚至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

     

        13万元的重罚,对盲目放生再次敲响警钟。这种严惩不仅是在国外,今年年初,我国也实施了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该法对放生等行为进行了规范。随意放生野生动物,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或者危害生态系统,都将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钱江晚报》9.25 陈进红)

     

        打击侵犯隐私的买方市场

     

        据北京警方介绍,今年截至目前已打掉网络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团伙20余个,涉及互联网营销、房地产中介、培训教育等多个领域,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200余人。

     

        北京警方将目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分为三种类型:源头型,电信运营商、银行、学校、互联网公司等,掌握着大量的个人信息;营销公司,为了推销产品,通过非法渠道购买个人信息;职业贩卖,为两者牵线,从中赚差价。而北京警方的行动突出对个人信息买方市场,也就是“营销公司”的打击。

     

        一方面,买方市场是非法泄露个人隐私行为的动力来源,正是由于这些营销机构的“收买”,一些运营商、银行等单位工作人员非法销售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才有利可图、有销路。另一方面,这些营销机构也是公众深恶痛绝的骚扰电话的罪魁祸首,打击这些利用个人信息来不当获利的机构,是对公众个人权益最直接而有效的保护。

     

        对买方市场的打击,正是从根子上瞄准了以获利为目的的个人信息买卖行为。这触及了民生痛点,让民众能够直接远离无休止的推销电话骚扰。

     

        (《新京报》9.26 二号少女)

     

        “孩子在通讯录”的无奈谁来纾解

     

        在哈尔滨,有一位老人照顾瘫痪在床的老伴已5年了,3个月前的一天,凌晨两点多,平时连翻身都没办法做到的老伴从床上掉到了地上。老人想求助,点开手机通讯录,里面有包括独生女在内的100多人,却不知道该打给谁。

     

        很多年轻人为了理想在大城市拼搏,让留在老家的父母成了“空巢老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现代人之所以远在他乡,想必都是“游必有方”。

     

        就目前来说,抚慰“空巢老人”之痛,依然需要子女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但也不能否认,社会应当提供更多的支持。现在,很多城市都在追求城市的年轻指数,有的甚至提出打造“大学生城”,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就业创业。然而,年轻人固然不存在养老问题,可他们也有家庭。上升到一个家庭,也就存在养老问题。于城市而言,能不能在功能建设上,更多突出养老议题?

     

        面对“你爸躺在地上而你在通讯录里”,每个人都要读懂其中的无奈与无助。改变这种状况,不仅需要子女努力,也需要社会发力。

     

        (《中国青年报》9.26 毛建国)

     

        警惕“内力觉醒”这碗毒鸡汤

     

        北京有一所名为“内力觉醒”的所谓大学,“校舍”是一栋200平方米的三层别墅,20多名新生,年龄从7岁到16岁不等。该学堂号称“中国第一所少年儿童大学”,但并无教材且混龄教学,学生每周都有所谓觉醒课、每天要进行冥想,还存在体罚现象。

     

        “内力觉醒大学”,光看名字就知道它有多不靠谱。该学堂又叫“现代精品私塾”,但从媒体调查看,这更像诱人的幌子,不然怎能让家长一年掏25万元学费?

     

        来这儿的学生都有问题,比如沉迷游戏、成绩下降,或经常打架、在学校待不下。学生家长多数是商人,不缺钱但缺时间,也不懂教育。其实,最该“觉醒”的不是学生,而是家长。

     

        从形形色色的“读经班”到令人瞠目的“内力觉醒”,一些商家给焦虑中的家长们端上了一碗碗热腾腾的毒鸡汤。

     

        期待监管部门依法处理、正本清源,别让这股“妖风”再毒害孩子。

     

        (《羊城晚报》9.26 陈广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