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9月09日 星期六

    卖小鸡

    《 文摘报 》( 2017年09月09日   02 版)

        “卖小鸡哦——,卖小鸡哦——”,小时候,每当听到这样悠长的吆喝声,村里准是来了卖小鸡的师傅,挑着一根加长的毛竹扁担,两头挂着两只扁圆的大竹篓,走起路来一晃一晃的。为此,卖小鸡的师傅得了一个雅号——“扁担”。

        “扁担”放下担子,打开大竹箩的盖子,上下三层,每层挤满刚刚孵出来的小鸡,发出“叽叽叽”的欢叫声。撒一把碎米,小鸡在大竹箩里跑来跑去,抢着啄米。因为好奇,我跟村里的小孩一起蹲在大竹篓边,用小手轻轻地抚摸毛茸茸的小鸡,感觉软软的、暖暖的。

        家庭妇女熟练地把小鸡从大竹箩中捧出来,放在地上,让它走两步,看看跑动是不是老练,体格是不是健旺。小鸡的价格不是一只一只算的,而是一块钱三到四只。买了小鸡,还要讨点添头——娘家米,多少不论。按风俗,小鸡吃了娘家米,快长快大,宜其室家。

        “扁担”卖掉小鸡,收购鸡蛋,挑回孵坊,每只八分钱。他总是眼观四路,看看附近有没有养公鸡,有公鸡就收,没公鸡就不收。如果没有公鸡,母鸡生的鸡蛋没有受精,孵不出小鸡。有的人家没有养公鸡,主妇只好混进有公鸡的人家,蒙骗“扁担”。

        当时,大多数农家指望用自家的鸡蛋换点零钱,购买柴米油盐,鸡屁股成了“小银行”。有的农家盐没了,没钱买,母鸡的蛋还没有生下来,只好预先向邻居借一只,卖给“扁担”,用得到的零钱去买盐,等母鸡生了蛋,再还给邻居。

        这些挑来上门叫卖的小鸡,是从人工孵坊里孵出来的,叫做火鸡,用火温代替体温孵化。上世纪六十年代,孵小鸡用大缸盛蛋,每缸放蛋一千一百只,上面覆盖棉被保温,下面烧木炭加温,一般是春分前后交蛋,清明前后出鸡。每年在仲春、暮春和初夏的两个月,做八到十批生意。如果小鸡孵得太早,天气过冷,公鸡不易发情,受精蛋比例低,即使小鸡孵出来了,也易冻死,成活率低。

        一个孵坊需要几十条“扁担”,才能形成规模效应。每条“扁担”给孵坊交一千一百只蛋,受精蛋以八折计算,孵出八百八十只小鸡,其中百分之八十即七百只小鸡给“扁担”,百分之二十即一百八十只小鸡给孵坊。理论上孵一缸鸡蛋“扁担”能赚七十四元。每卖一担小鸡,“扁担”要向生产队交十块钱,买十分工分。

        到了七十年代,孵坊改用电加温,以箱储蛋,简化工序,提高产量。当时,全县有十多家孵坊,有几百条“扁担”。

        浦阳公社城西大队的钱崇德当时年轻,家境不错,觉得老是种田没啥意思,想出去见见世面。于是,城西孵坊多了一根“扁担”。

        钱崇德喜欢跑江苏线。他们常与当地供销社合作,己方提供小鸡,对方销售小鸡,所得利润对半分成。有一次,钱崇德他们五六根“扁担”结伴而行,来到苏州。一半人留在轮船码头看管小鸡,另一半人去寻找开往无锡的轮船。当地有五六个不务正业的二流子,拿着小刀,想割捆扎担子的绳索,意图抢劫。钱崇德一看来者不善,自己势单力薄,只得虚与委蛇,一手握着扁担,一手递上香烟,好话说尽。后来,找轮船的人回来了,双方人数旗鼓相当,他们抡起扁担就打,把那帮二流子打跑了。

        还有一次,钱崇德在江苏宜兴卖小鸡。担子放在拖拉机上,正好碰到狂风暴雨,虽有塑料布遮盖,雨水还是淋进竹篓,可怜的小鸡变成“落汤鸡”,死掉一半。小鸡侥幸不死,也是垂头丧气,卖不出去,折了本钱。

        除了结伴而行,钱崇德也曾单独出门。有一次,他从浦江乘车到桐庐,乘船沿着富春江到富阳灵桥上岸,再到萧山楼塔,经诸暨回到浦江潘宅,才把一担小鸡卖完,整整走了七天,赚了两块钱。

        (《手艺:渐行渐远的江南老行当》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向阳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