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坐飞机可是个特权。记得第一次坐飞机是1986年赴北京改稿。那次飞行吃得真够奢侈的,下飞机饱嗝连连。从那时起,迄今不知飞了多少次,感觉航空餐三十年来变化很大,但“登机讲享受”仍乃国内航空共识。
没想到,一到北美的航班,一切都颠覆了。从洛杉矶到旧金山,美联航的票价可不便宜,单程1500元左右(人民币),登机后发现与国内航班不能比,饮料车是没有的,女乘务员穿一件围兜,拿着两瓶饮料,一为可乐,一为橙汁,要可乐的给可乐,要橙汁的给橙汁,但只有一杯,多了不给。大约半小时后,餐车来了,空姐一手推车,一手持刷卡机,居然是要付费的。数月后,我坐上了洛杉矶飞往温哥华的国际航班,两个多小时的飞行,只有一杯可乐,或者矿泉水。正餐照例是收费的,有一位乘客要了一份意大利烩面加一份牛排,30美元。
窗外是异常繁忙的温哥华机场,飞机和大巴一样密集,我忽然想到,民航在发达国家早已普及成“空中大巴”,坐飞机嘛就是赶路,“赶路”的肚子饿了当然自己掏钱,而我们的民航起步晚,资源紧,很长时期只能优先考虑特殊人群,其待遇自然不能等闲视之,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显贵旅行,乘服人员一定要年轻漂亮,所供饮食一定要精致美味,近三十年来,民航也成了大众交通工具,但“民航显贵”的风气,或者说“习惯”却也沿袭了下来,很多航空公司为降低运营成本,试图简约航空餐,但民众不那么容易接受,谁“简餐”就骂谁。
事实上,很多乘客是非常不屑现今的航空餐的,我常常看到那些乘客“掼派头”,航空餐随手一扔,根本就不屑打开,如此这般,不受待见的航空餐又因为不少乘客的拒食反而造成更大的浪费。
有时也想,航空餐已然成“鸡肋”,何不也取消免费,有偿点餐呢?公司一方真想惠民,便宜点,不都有了?
(《新民周刊》2017年第34期 胡展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