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6月10日 星期六

    浪漫法国钟爱哲学

    《 文摘报 》( 2017年06月10日   03 版)

        六月初,高考如约而至。把对高考的关注从国内延伸至国外,在对比中发现其中的差异和特点,是反观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新的视角。法国,就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关注的国家。

        谈到法国,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是一个崇尚自由、个性张扬的国度,更是一个有着优雅和浪漫情怀的国度。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浪漫之国对哲学的热衷深沉而持久。

        作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在中学阶段就开设哲学课的国家,法国每年高考的第一门科目都从“哲学”开始。而2016年法国高考“哲学”题目主要涉及“工作”“欲望”“道德”“历史”“公正”等关键词,需要考生深度解析的文字分别出自笛卡尔、马基雅维利和阿伦特等哲学家的著作。可以看到,这样的考题对中学生来说难度不浅。

        思想决定行动,思考带来进步。在法国,哲学课的地位与法语、数学和物理这样的主课不相上下。法国普通中学的学生升入高中以后就开始分科上课,根据个人的爱好和特长选择文学、经济类或者科学类课程。但无论哪一科学生,哲学都是必修课,文学类的学生每周要上8个小时的哲学课,而经济科和科学类的学生也要上4个小时的哲学课。法国学生上哲学课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并建立理性分析坐标以领悟时代的意义”,让学生发现自我价值,学会对周围司空见惯的现象说“不”,并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养成创造性的思考方式。

        实际上,哲学已经融入法兰西民族的血液里。法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曾产生过像笛卡尔、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萨特这样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大思想家和哲学家。在这个人人能说能“侃”的民族身上,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种超然的人生智慧,更能看到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

        快速奔跑的同时,莫忘了停下来看看来路;高强度的学业压力之下,莫忘了淡然和快乐的心情,这其中本身就蕴含着辩证和哲学的思维。

        (《光明日报》6.7 安然)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