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6月03日 星期六

    翻译家轶事

    《 文摘报 》( 2017年06月03日   05 版)

        近日,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举办“从莎士比亚到福尔摩斯:大英图书馆的珍宝”展览。本次展览展出了中国文学爱好者耳熟能详的英国著名作家拜伦、柯勒律治、华兹华斯、莎士比亚、查尔斯·狄更斯以及柯南·道尔等作品的手稿,这也是大英图书馆的藏品首次造访中国。

     

        这些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之所以为国人所熟知,很大程度要归功于中国杰出的译者们。精彩的原创与高质量译作之间的珠联合璧,才使得这些闻名于世的著作深刻地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读者。

     

        梁启超最早翻译拜伦诗歌

     

        乔治·戈登·拜伦,是一位性格张扬且颇受争议的英国诗人。他与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一起被视作浪漫主义运动的领军人物。拜伦以其叙事诗闻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叙事长诗《唐·璜》。与其他文学、音乐作品中的形象不一样,拜伦笔下的唐·璜不再是一个自大、好斗、贪图女色的浪荡子。相反,他总是被女性诱骗。这首作品共有16部分,每部分被称为“章”,以类似小说的形式在1819到1824年期间连载发表。

     

        近代思想家、文学家梁启超在二十世纪初曾在其政治小说《新中国未来记》中节选翻译了拜伦的诗歌《渣阿亚》以及《唐·璜》,这是中国译者对拜伦作品最早的翻译之一。

     

        其后有许多译者以《哀希腊》之题将《唐·璜》的第三章单独译出:马君武1905年在日本留学期间翻译《哀希腊》,这是《哀希腊》的首次完整译本,但是马君武采取了意译的方法,与原作有一定距离;苏曼殊则用五言古体诗的形式对其进行了翻译;胡适则按照楚辞的形制对此诗进行了翻译;诗人查良铮(即著名九叶派诗人穆旦)也对其进行了翻译。胡适和穆旦都采用了跟原作相同的分节形式,最大程度上以中文还原了《哀希腊》。

     

        朱生豪病中翻译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是公认的最重要的英语作家之一,他的各类戏剧作品共有37部。在中国,莎士比亚是最为人们熟知的外国作家之一,并被人们亲切地唤作“莎翁”。

     

        关于“莎士比亚”名字的翻译,还有一段有趣的历史。早在1839年,林则徐请人把《世界地理大全》翻译成《四洲志》时,就曾提到“沙士比阿”等人,第一个正式介绍莎士比亚的中国人是清政府驻英公使郭嵩焘,他在1879年1月18日观看了《哈姆莱特》演出后,在日记中写道:“舍克斯毕尔戏文,专主装点情节,不尚炫耀。”1902年,梁启超第一次将Shakespeare译成了“莎士比亚”,后来“莎士比亚”这个名字在中国广泛使用。   

     

        我国翻译莎士比亚戏剧的译者中,不能不提的就是著名翻译家朱生豪。他从1936年就开始翻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朱生豪在翻译过程中打破了英国牛津版按照写作年代排序的顺序,按照喜剧、悲剧、史剧、杂剧四类编排,自成体系。在抗日战争中,朱生豪的译稿三次被毁,又辗转流亡,但他始终坚持翻译,一生共译出莎翁戏剧三十一部半。在翻译《亨利五世》第二幕之后,朱生豪便被确诊为肺结核,卧床难起,朱生豪于1944年12月26日与世长辞。朱生豪曾经悲痛地表示,早知一病不起,就是拼命也要把它译完。

     

        朱生豪在翻译过程中始终贯彻“于最大可能之范围内,保持原作之神韵”的宗旨,译笔流畅,文辞华丽。这也是朱生豪区别于其他译者最明显之处。1947年秋,朱生豪生前翻译的稿件由上海世界书局分为三辑出版。

     

        福尔摩斯的译者

     

        阿瑟·柯南·道尔爵士于19世纪末创造了时至今日仍然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的著名侦探角色:夏洛克·福尔摩斯。这一角色的故事被多次改编搬上银屏,主演从小罗比特唐尼到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都为观众们津津乐道。时至今日,伦敦地铁的贝克街(小说中福尔摩斯住所就在这条街上)一站仍然有福尔摩斯的形象画。

     

        福尔摩斯在1896年就被译介到中国,由翻译家张坤德首译,当时的翻译名为《歇洛克·呵尔唔斯笔记》,文章刊登于维新变法的舆论主阵地《时务报》。1899至1915年的16年间,福尔摩斯的故事被多次翻译,作品译名也五花八门。

     

        1916年,程小青和周瘦鹃等人合译版的《福尔摩斯侦探案全集》由中华书局出版。这本全集收录案件共44篇,将所有的福尔摩斯故事都译成了中文。全集力图忠实于原著,成为“五四运动”之前福尔摩斯探案故事翻译的集大成者。

     

        (《北京晚报》5.29 袁新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