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5月20日 星期六

    FBI和美国总统们的恩怨

    《 文摘报 》( 2017年05月20日   03 版)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竞选团队成员是否与俄罗斯存在联系的疑云尚未散去,近日白宫又添了新烦恼。

     

        日前,追踪报道特朗普团队“通俄”事件的《华盛顿邮报》再爆“猛料”,该报引述未公开身份的美国官员的话说,特朗普5月10日在白宫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以及俄驻美大使基斯利亚克会面时,向俄方官员分享了有关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高度机密”情报,还谈到了“伊斯兰国”计划通过在民航客机上利用手提电脑实施恐怖活动的细节。该情报据称来自美国盟国的“伊斯兰国”内部渠道。报道指出,与俄方分享这份情报或将对情报源造成危害。该报道一经刊发,大量媒体立即跟进报道,在美政坛引发轩然大波。

     

        特朗普向俄罗斯官员“泄密”的报道恰好发生在特朗普解除联邦调查局(FBI)局长科米职务之后,而FBI一直在调查特朗普的团队是否与俄罗斯有合作,以及俄罗斯是否干预了去年的美国大选,以推动其向有利于特朗普的方向发展。

     

        事实上,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和FBI“互怼”,不由得让人想起一些历史上“似曾相识”的事件。

     

        FBI首位局长埃德加·胡佛是个令总统惧怕的人。作为FBI任期最长的局长,埃德加·胡佛执掌调查局长达48年,历8届总统而不倒。他利用工作之便对很多高官进行跟踪、窃听,掌握了众多政界人士的把柄,以此要挟上至总统下至议员的各级人士。

     

        从杜鲁门、肯尼迪到约翰逊,多任美国总统都希望将他免职,但最终都不了了之。肯尼迪生前不止一次表示想给FBI找一个新的“当家人”,但苦于自己有把柄在胡佛手中,最后未能如愿。

     

        1972年,仍在FBI局长任上的胡佛在家中病逝。尼克松仿佛是长出了一口气一般,在日记里写道:“他死的真是时候。”

     

        尼克松原本以为胡佛的阴影终于可以消退,但最终还是栽在了FBI手中。

     

        在导致尼克松辞职的“水门事件”里,为《华盛顿邮报》提供线索的线人“深喉”恰恰就是时任FBI副局长的马克·费尔特。只不过,费尔特直到2005年才打破沉默,公布了自己的线人身份,而此时尼克松早已去世。

     

        在尼克松之后,美国总统与FBI的关系看上去缓和了一些,但也时生波澜。1998年,克林顿“莱温斯基丑闻”事件曝光时,时任FBI局长的路易斯·弗里就是克林顿任命的,两人关系曾非常要好。但“莱温斯基丑闻”事件之后,弗里要求从克林顿身上采集DNA样本,并与莱温斯基裙子上的证据比对,来证明总统没有说谎。这成为事件发酵的关键节点之一,在让克林顿承认错误的同时,也一度让克林顿濒临被弹劾的窘境。

     

        去年,在美国大选最关键的时期,FBI突然宣布重启对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邮件门”的调查,这不仅让支持希拉里的时任总统奥巴马很是恼火,也让希拉里竞选团队措手不及。巧合的是这位FBI局长——詹姆斯·科米也是被奥巴马提名的。当时特朗普还称赞过科米的“勇气”。但他显然没想到,短短几个月后,FBI的矛头就对准了他自己。

     

        链接

     

        美国联邦调查局成立于1908年,原名“司法部调查局”,1935年改为现名,英文简称“FBI”。它是美国司法部下属的主要调查、情报部门,负责调查违反联邦法律的案件,并为执法搜集情报。它还拥有一项至高无上的权力:能够对总统和白宫展开调查。

     

        (央视网、《光明日报》5.13、18 汤先营)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