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5月06日 星期六

    冯雪峰和鲁迅的交往

    《 文摘报 》( 2017年05月06日   05 版)
    1931年鲁迅全家与冯雪峰全家合影

        冯雪峰在1925年7月曾写过一首题为《菖蒲》的诗,发表在《国民新报副刊》上,编辑为鲁迅。冯雪峰当时是北大的旁听生,多次听鲁迅讲课,却对鲁不太欣赏,他曾说:“鲁迅,确实非常热情,然而又确实有些所谓冷得可怕呵……我以为他是很矛盾的,同时也认为他是很难接近的人。”

     

        那时冯雪峰的偶像是李大钊,他称李为“真正革命的、理想的人”。李大钊遇害后,冯雪峰毅然加入党组织,从此极少写诗。

     

        初次拜访鲁迅

     

        1903年,冯雪峰生于浙江省义乌县的山村中,本名福春,是家中长子。冯家世代务农,父亲性格粗暴,少年冯雪峰常遭虐待,在性格中留下印记,鲁迅夫人许广平说他“为人颇硬气,主见甚深”。

     

        上高中时,冯雪峰瞒着家人,以第二名成绩考入金华的浙江第七师范学校,并改名为冯雪峰,后因几次挑起驱逐学监顾华忠的学潮,被开除。

     

        冯雪峰走投无路,同学给他凑了17元,他来到杭州,考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在校期间,冯雪峰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散文,与应修人、潘漠华、汪静之等人组成“湖畔诗社”(后来又有魏金枝、楼适夷等人加入),出版了诗歌合集《湖畔》,冯曾托人将其辗转送给鲁迅。 

     

        1926年,冯雪峰自学日语,翻译了日本作家森鸥外的短篇小说《花子》,请李霁野转交鲁迅,李带他拜访了鲁迅。

     

        初次见面颇冷淡,冯雪峰后来回忆说:“想请他(指鲁迅)介绍北新书局出一个小刊物的,他说李小峰(北新书局的老板、鲁迅的学生)恐怕不想再出版刊物了吧,我就告辞了。”鲁迅在日记中记道:“晚冯君来,不知其名。”

     

        鲁迅将《花子》发表在《未名》上。

     

        一年34次提到冯雪峰

     

        1928年初,冯雪峰来到上海,正赶上创造社、太阳社围攻鲁迅,冯写了《革命与知识阶级》,只将鲁迅定位为“同路人”,这是托洛茨基1923年创造的概念,指资产阶级作家和无产阶级作家之间的作家阶层,鲁迅很不满意,说冯“大抵是创造社一派”的人,称该文“肤浅和轻浮”。

     

        1928年11月底,冯雪峰与柔石建立联系,柔石是鲁迅的得意门生,在柔石调解下,12月9日,带冯再度拜访鲁迅。但这次见面仍很不快,柔石因事离开,冯雪峰甚窘,他说:“鲁迅先生的习惯,对于初见面的人,话是极少的……除了回答我的问题之外,就简直不说什么话,我觉得很局促。”后来冯“第二次去见他(指鲁迅),话仍然不多”。

     

        1929年3月,茅盾去了日本,他家三楼空了出来,茅盾夫人见冯雪峰生活困难,便让他免费住在那里,房子的后门斜对着鲁迅的家,冯常过去聊天,双方“谈话就一次比一次多了”。

     

        1929年10月,潘汉年等人筹备成立“左联”,在8名筹委中,只有冯雪峰、柔石力挺鲁迅。茅盾曾说:“鲁迅是‘左联’的主帅……但是他毕竟不是党员,是‘统战对象’,所以‘左联’盟员中的党员同志多数对他是尊敬有余,服从则不足。”故鲁迅越来越倚重冯雪峰,在这一年日记中,鲁迅34次提到冯。

     

        1930年2月16日,鲁迅在日记中写道:“午后同柔石、雪峰出街饮加菲。”加菲即咖啡。

     

        和毛泽东谈鲁迅

     

        1933年11月,因遭通缉,冯雪峰被迫离开上海,来到中央苏区的首都瑞金,当时毛泽东正遭排挤,他到冯的住处,说:“今天约法三章,一不谈红米南瓜,二不谈地主恶霸,三不谈别的,只谈鲁迅,好不好?”

     

        冯雪峰说自己曾代表“左联”去安排鲁迅写文章,毛泽东颇惊讶,问:“不出题目岂不比出题目更好吗?”

     

        有一次,冯雪峰和几位苏区中央领导谈到主管教育的干部,博古说可让鲁迅来担任此职,并说鲁迅搞教育行政有经验。冯雪峰告诉了毛泽东,毛说:“有些人,真是一点都不了解鲁迅!”

     

        冯雪峰曾撰文称鲁迅:“作为一个思想革命者,文学革命者,参加了那时的革命运动。”这是后来经典表述“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之始。

     

        (《北京晚报》4.28 唐山)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