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造成的疾病。据统计,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乙肝病毒,其中,我国有乙肝患者9000万,占总人口7%。
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乙肝病毒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所谓“大三阳”传播性高,是指血液传播性高,转氨酶及黄疸高低都不会改变传播途径,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在一间办公室工作、共用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个宿舍、同在一个餐厅用餐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乙肝病毒。虽然乙肝会通过性传播,但是只要做好防护措施是不会传染乙肝的;一方有乙肝,只要对方注射过乙肝疫苗,产生抗体就不会被传染,夫妻也可以有正常的性生活。
乙肝病毒感染常常有家庭聚集性,即一家人中常常有多人感染乙肝病毒。乙肝的“父婴传播”与母婴传播不同。乙肝的母婴传播是母亲体内的乙肝病毒有可能在孩子出生前或出生时就感染孩子,使孩子一出生就成为乙肝病毒感染者。因此,母婴传播也被称为“垂直传播”。但乙肝的父婴传播是孩子出生后,由于对乙肝病毒缺乏免疫力,通过与乙肝父亲密切接触而感染的。这种传播方式被称为“水平传播”。
生活密切接触感染乙肝一般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机体的免疫系统不健全,二是有皮肤黏膜的破损。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健全,尤其是父母为乙肝病毒感染者,孩子有可能继承了他们对乙肝病毒免疫的缺陷,因此容易在生活密切接触中被感染。另外,孩子的多动性也容易造成皮肤黏膜的损伤,给乙肝病毒感染带来机会。这种生活密切接触传播一般发生在幼小的儿童中。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接触乙肝疫苗,可以预防乙肝的父婴传播。
(《健康咨询报》4.24 黄唯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