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4月18日 星期二

    托尔斯泰背后的非凡女人

    《 文摘报 》( 2017年04月18日   05 版)

        1910年10月27日深夜,列夫·托尔斯泰给妻子索菲亚留下一封信,由家庭医生陪同,乘马车秘密出走。途中这位八十二岁的老人因天气严寒,旅途劳累,病倒在一个荒凉的小火车站里。索菲亚闻讯带着家人匆忙抵达,但她被拒绝见面。

     

        大文豪是与妻子矛盾激化才选择离家出走的,于是有人将他的死归咎于索菲亚,说她是托尔斯泰的“扫帚星”。这对索菲亚公平吗?让我们依据近年挖掘出的史料重新审视这一切。

     

        早年的甜蜜

     

        索菲亚是御医的女儿,从小在宫廷里长大,十八岁时嫁给三十四岁已小有名气的托尔斯泰。

     

        婚后最初那些岁月,这对夫妻过得很甜蜜。婚后第二年,在爱情甘露滋润下,托尔斯泰雄心勃勃,要实现他伟大的文学梦:“写一部我们这个世纪欧洲真正的历史故事。”那就是《战争与和平》,索菲亚承担整部书稿的誊写工作。索菲亚原本是个颇具艺术气质的才女,写过不少诗歌和小说。她景仰托尔斯泰的才华,愿做他的贤妻和助手:“他一切都胜过我,年龄、知识、智慧、生活经验。我希望尽量从知识上靠近他,把自己提到他的高度,至少距离不太远。”

     

        可是,索菲亚没料到十三个子女接踵而来,直到四十三岁仍怀孕。孩子成活了八个,她经历了五次儿女夭折的痛楚。第二个孩子出生后她便不想再要孩子了,但丈夫反对,夫妻间第一次发生争吵。

     

        随着家庭成员增多,开销越来越大,丈夫将全部心思都投入创作,对妻子儿女关心甚少,所有家务以及庄园事务都由索菲亚一个人承担。她要操心孩子们和丈夫的生活,还要为丈夫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并负责他作品的抄写与出版事宜。每天晚上她去取丈夫那些改得密密麻麻的手稿,抄写清楚再送回去。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有些句子他只写开头一两个字母,索菲亚就知道整个句子的意思,帮他完整地补到稿上。这种惊人的默契让托尔斯泰感到“我们将永远在一起”。次日早晨他又一次增删修改,往往又添加好几页。午饭后她再来取,重誊一遍。先后抄过多少回,已无法计算。

     

        1881年,托尔斯泰夫妇决定迁居莫斯科,在市中心买下一幢二层房子,里面共有十八个房间。莫斯科的文艺精英们是托尔斯泰家的座上客,主人常为朋友们朗诵自己的作品,这里成了一个艺术沙龙。

     

        然而,这样欢乐的日子并没能维持多久。

     

        夫妻反目

     

        高尔基说:“托尔斯泰是19世纪的伟大人物中最复杂的一个。”由于灵魂上永不懈怠地求索,19世纪80年代他经历一次信仰危机,人生观与价值观发生了巨变。

     

        托尔斯泰越来越同情底层民众,厌恶贵族生活方式。他想改变生活方式,当农民,将土地分给农民,甚至将著作版权也交出。他希望全家人都能与现在的生活方式决裂,和他一起过平民生活。索菲亚不能理解,也无法做到:“他主张放弃财产,当农民。可是我们已经一天比一天衰老,没有劳动能力,又怎么来养活这帮孩子呢?”

     

        19世纪80年代中期,一个叫切尔可夫的狂热信徒登门拜访,深深赢得托尔斯泰的欢心。从此,原本属于索菲亚的托尔斯泰手稿的誊抄工作,转而由切尔可夫抄写。在切尔可夫鼓吹下,托尔斯泰深信自己的追求是正确和高尚的,认为索菲亚自私、贪婪,对她越发反感。这个原本幸福快乐的大家庭,从此充满猜忌和仇恨。

     

        1910年7月22日,托尔斯泰在切尔可夫的操纵下,签署了一份剥夺妻子以及几个儿子继承权的文件,文件宣布由追随自己的小女儿萨莎为其继承人——因他相信萨莎不会使用这一权利,只是为应付遗产继承法而走的形式而已。

     

        索菲亚得知后大发雷霆:“切尔可夫从我这里夺走了丈夫的心和爱,还要从孩子和孙子嘴里夺走面包!”他们的两个儿子全都负债累累,经常向母亲求助。索菲亚一再要求把全部著作的版权交给自己,而托尔斯泰坚决不答应。她歇斯底里地与托尔斯泰争吵,并暗中寻找那些至关重要的秘密文件。10月27日夜,索菲亚又到书房搜索那些文件,被托尔斯泰发现,他感到忍无可忍,于是动身离开。

     

        悲剧之后

     

        托尔斯泰刚一谢世,切尔可夫便推出一本《托尔斯泰的出走》,书中充满对索菲亚的诽谤。索菲亚因此被视为罪魁祸首,一时遭千夫所指。随后索菲亚和切尔可夫、萨莎陷入了遗产争夺战中,甚至诉诸法律。直到十月革命爆发,托尔斯泰的遗产全部收归国有,这场争夺战方才平息。

     

        十月革命后,红色政权将庄园国有化,剥夺了索菲亚的产权,只给她居住权。索菲亚背负着“扫帚星”和“剥削者”的双重恶名,在古稀之年着手新版托尔斯泰作品选集的出版工作,所有花费全由她个人承担。这是一项浩大工程,抄写丈夫的文稿,成了索菲亚晚年生活的主要内容。她还将波良纳庄园和莫斯科故居布置得同丈夫生前完全一样。1921年,俄国在此基础上建成两座托尔斯泰博物馆。

     

        索菲亚说:“我跟托尔斯泰共同生活了四十八年,但我不知道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当意识到我在服侍伟人的时候,我就有力量承受一切。”

     

        索菲亚于1919年谢世,享年七十五岁,晚年完成一部回忆录《我的生活》,苏联时期曾零星地刊登过某些章节。2010年是托尔斯泰逝世一百周年,俄罗斯首次出版了这部著作,世人因而得以重新认识大文豪的妻子。

     

        (《名人传记》2017年第4期 龙飞)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