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4月01日 星期六

    老字号牌匾的书法魅力

    《 文摘报 》( 2017年04月01日   06 版)
    “一得阁”牌匾(谢崧岱题写)

        春日的北京琉璃厂东街,郭沫若题写的“中国书店”四个鎏金大字,越发显得爽劲洒脱。沿街一路行走,经营翰墨文玩、字纸书画的各家各铺前,最醒目的莫过于门楣上的匾额,它们多出自名家之手,书体各样,让人赏心悦目。

        牌匾艺术熔书法、装饰和建筑艺术于一炉,呈现出丰富的形式。题匾的书法,一般称为榜书。榜书书体大,鲜明醒目,字体又要便于识读,故而常用楷书体,也有篆书、隶书、行书等。榜书字大,因而笔毫也要大,执笔和运管均与平常写字不同,要腕肘运笔,下笔要有力。此外,字大以后,结构、运笔都起了变化,因此必须写得结构紧密又有意趣,对书家的要求很高。

        北京琉璃厂东街的老字号,汇集了翁同龢、吴昌硕、陈半丁、徐悲鸿、吴仲超、赵朴初、郭沫若、启功等众多名家题写的牌匾,几乎每一处门脸上方,都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汲古阁”是新中国首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吴仲超所书,行书秀丽而隽雅、圆润而丰劲;“古艺斋”“萃文阁”为书法家楚图南所书,其擅长楷隶书,书法结构自然,能于拙中见巧,不落俗套;“清秘阁”据说是集字匾,为清末书画家吴昌硕书,吴擅长隶书,苍劲古雅,老辣劲瘦。

        其实,一张题匾里,可能就蕴藏着一段文墨佳话。

        “茹古斋”和“宝古斋”两家店面相距不远,牌匾上落款都为翁同龢题写。细心的人会提出疑问:宝古斋是1944年开业,而翁同龢早在1904年就去世了,作古之人怎么能写匾呢?

        原来,创始人邱震生在筹办宝古斋的时候,社会上非常流行请名家名士写匾,正巧琉璃厂街有一家叫“赏古斋”的古玩铺歇业,其店名是光绪帝师、一代名臣翁同龢所题。邱震生既喜欢翁同龢的字,又想用自己“宝古斋”的名,怎么办呢?他请陶北溟将“赏”字上去两点,中间略添改几笔,于是“赏”字变成了“寶”字,和“古”“斋”两字浑然天成,犹如翁氏一挥而就。而“茹古斋”创立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是翁同龢亲笔题写。

        “一得阁”店铺的匾额,是创办人谢崧岱亲自书写的。一得阁墨汁厂创办于1865年,生产和经销墨汁,一得阁是第一家。据说,当时教书先生和文人反对使用墨汁,认为用墨汁省略掉了研墨时静心和构思的过程,对写字和写文章都不利。在民国以前,一得阁的墨汁主要用户是店铺里的写账先生,只有在科举考试时间紧张时,学子才会使用。进入民国后,新式学堂出现,一得阁墨汁才畅销起来。

        (《光明日报》3.23 于园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