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4月01日 星期六

    那些年,满街的自行车

    《 文摘报 》( 2017年04月01日   05 版)
    1983年12月1日,西单路口的自行车流

        共享单车红了。一时间,在大城市拥堵的街头,骑着辆亮色单车兜兜风好像成了桩赶时髦的事儿。然而,倒转几十年,自行车是中国人最重要、最青睐的代步工具。作为曾经的“自行车王国”,最生动的名片,就是清晨与黄昏的长安街两侧,自行车洪流绵延无尽、滚滚而来。

     

        大件儿之首“二八车”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自行车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属于不折不扣的奢侈品和稀罕物。谁家有辆自行车,可比现在有辆汽车还显“土豪”。人们生活富足、喜购年货的象征,就是“骑着倍儿新的自行车,带着彩花的暖水瓶”。当时,一辆自行车售价一百多元,而一般工人的工资每月只有三四十元,买车很不容易,有的大单位就出面,替职工向国营商业部门办理“赊购”。1953年4月29日,《北京日报》4版《我国工人的物质生活已有很大改进》报道:“自行车、手表、钢笔、收音机等比较贵重的商品,已经在许多工厂、矿山中开辟了市场。不久以前,国营天津钢厂的职工就用分期付款的办法购买了五百三十多辆自行车。”

     

        那会儿,自行车除了用于上下班乘骑,更有个任务是负重运输,一大家子要采买些沉东西、上远地儿接个人,都指望这辆车。所以尽管也有轻便车型,但最受大众欢迎的,还是异常扎实、能驮一家三口的载重型28英寸男车。十岁上下的孩子偷偷学骑车,也都是用这种大块头的“二八车”。直到今天,许多人还有童年握定车把、稳着车架、斜着身子,把小腿穿过横梁下方空当努力去够脚蹬子的练车记忆。

     

        “一人一车”的自行车王国

     

        1981年5月,国务院召开全国日用机电产品工作会议,决定大力发展“自行车、缝纫机、钟表、电视机”等十种日用机电产品的生产,各地争先兴建自行车厂和零配件厂。1983年,全国自行车实际产量达2758万辆。1984年7月,国务院批转国家经委报告,要求促进企业联合,扩大优质自行车生产,三年内做到名牌车敞开供应,取消票证。到了1986年,仅前十一个月全国自行车产量就达3229万辆,相当于平均一秒钟,就有一辆新自行车出厂。

     

        供应不断放大,收入不断提高,很快,许多人结束了骑破车旧车、骑大号男车的历史,街头也不再是“黑骑军”的天下,开始多了各种型号、色彩、样式的自行车,可谓洋洋大观。

     

        1980年代,北京的自行车以平均每年50多万辆的速度增长。自行车多,成为北京交通的重要特征。到了1980年代末,千万人口的北京,已拥有800万辆自行车,除去老人孩子,能骑车的几乎已是“一人一车”的饱和状态。在高峰时段,东单、南河沿、西单等路口,每小时差不多得通过两万多辆自行车。

     

        尽管此时北京路况显著改观,二环路、三环路一条接一条修起来,但面对自行车洪流,压力依然巨大。1986年4月,北京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强自行车交通管理的规定》:禁止逆行、在机动车道上骑行、争道抢行、骑车带人、追逐竞驶等违规行为。媒体刊发文章《为了你、我、他》指出:自行车不是“自由车”。随着城市日益现代化,必然要求城市交通管理越来越严细,越来越要求人们有秩序、有准则地行车走路。那种想怎么骑就怎么骑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汽车时代挤压骑车空间

     

        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的机动车只有2300辆,1978年才发展到7.7万辆,又过了差不多20年,1997年2月,北京的机动车首次突破100万辆大关,而仅仅6年半后,2003年8月,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200万辆——无人怀疑,北京已完全进入汽车时代。

     

        普通人拥有私家车的梦想逐渐照进现实,但随之而来的是自行车骑行环境的改变,不少骑车人感觉路越来越难走了。1990年代,《北京日报》连续报道行人、自行车不遵守交通法规的问题,记者发现,行人和自行车固然违章严重,但想减少违章行为,需要规则上的保证和设施上的完善。就市区混合交通信号灯的配置来说,全是针对机动车的,自行车等非机动车的通行权从属于机动车。绿灯一亮,机动车、自行车一拥而行。一些公交车站多的路段,骑车人骑一百多米就被挤上快车道。此外,机动车乱停长期占用慢行道和隔离带,众多骑车人只好在汽车长龙中求缝钻行。

     

        (《北京日报》3.10 简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