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3月16日 星期四

    尴尬读成“监介”,并不尴尬

    《 文摘报 》( 2017年03月16日   06 版)

        近日有网友发现,台湾教育部门重编的“国语辞典修订本”中,“尴尬”的读音除了念“gān gà”,还可以念成“jiān jiè”。很多网友表示,这让人很尴尬。

        其实,尴尬读成jiān jiè,并不尴尬。很多人之所以惊讶或者尴尬,是对语音演变不了解所致。汉语言一直是双轨的,一面是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一面是方言。在漫长历史中,不同方言区的人们,为了沟通的需要,不断地相互模仿,相互迁就,相互调整,相互融合,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后,在社会群体间便自然孕育出一种彼此都能懂、一种中间形态的语言来,即共同语。可见,方言是共同语的基础。

        共同语产生后,仍然会继续随着社会的变迁不断演化,不断更新。演化过程中,一方面不断吸收各方言的成分,以丰富自己;另一方面,也会不断创造出新词汇,适应社会的变迁。比如,现在普通话中的“尴尬”“名堂”“揩油”是从吴方言中吸收的,“煤炭”是从客家方言吸收的。只要大家在使用这个读音的时候,沟通交流不出现问题,就没什么好指摘的。

        具体从音韵来说,尴尬这两个字,是形声字,其中的“监介”正是其声符,用来表示字的读音,可是随着时间流转,监介的读音已经从当初的gān gà变成了今天的jiān jiè,而尴尬的读音gān gà作为一种语音化石,依然保留在方言中,进而进入到普通话中。简单来说,就是“监介”当初为“尴尬”注音,时间一长,监介变音了,而尴尬还是原来的读音。这也是很多形声字在认字的时候不能只读半边的原因,因其声符标示的是古音,也正因如此,我们可以从形声字中发现、拟构古音。当有一天大多数人都把“尴尬”读成“jiān jiè”,而字典里还是注音“gān gà”的时候,那才是真的尴尬。

        (《新京报》3.10 赵清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