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3月07日 星期二

    野生的不等于绿色的

    《 文摘报 》( 2017年03月07日   07 版)

        “宁吃飞禽一口,不吃走兽半斤。”很多老饕会吹嘘自己吃过某种新奇的野味。但野味真的更美味吗?

        著名学者、协和医学院教授王晨光表示:“口感是一个没有标准的概念,因此很难说哪种食物口感更好。有人说野生动物活动量更大,肌纤维发达,脂肪含量少,口感更筋道,但这并非野生动物的专利。现在有很多散养的牛羊猪,在山上圈一大片地,任凭动物自由活动,这样的动物和野生动物有什么区别呢?”其实,所有野味跟同种的人工养殖动物相比,味道上都有差距。如野猪比家猪滋味差,野鸡比家鸡滋味差。

        不少野味追求者认为,野生动植物中有平常食物中缺乏的元素,因此,吃野味也是进补。王晨光认为:“事实恰恰相反。首先,即便种植养殖的动植物中某些营养元素确实含量稀少,也并不代表野生的就多。同时,人类完全可通过技术手段,如杂交、饲料配比等方法,增加某种缺少的元素。”营养学家曾经把野生动物和家禽、家畜的营养成分进行过仔细分析,结果发现两者实际上是相差无几的。比如说等量的熊掌和等量的鸭掌,所含的营养素的含量是差不多的。王晨光说:“有时候,现代养殖种植的动植物,和野生的相比,确实缺少某些元素,但缺少的往往是对人有害的,是人为去掉的”。

        (《中国家庭报》2.23 迟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