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7年03月04日 星期六

    高更:是野人,也是孩子

    《 文摘报 》( 2017年03月04日   06 版)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

        “我是个野蛮人,也是个孩子,我要画布上表现的,是原始和童心。”这是高更的话。他的艺术之旅像是上帝的安排,亦苦亦乐,在原始的野蛮和文明的理性之间恣意或挣扎,以脱俗的、纯粹的人性力量为绘画艺术融入厚重的原始色彩。

        高更有印加人血统,他的祖上曾任秘鲁殖民总督,那里的阳光沙滩和相对原始的文化,给了他最初的色彩印记。七岁时,他随母亲回法国并定居奥尔良。三十岁以前,高更任由着开放的性子到处漂泊:先是做水手,接着又入伍当了水兵,还参加了普法战争。退役后漂到巴黎,很快做了证券公司的经纪人,并娶了个丹麦姑娘做媳妇,这个女人为他生了五个儿女。经十余年打拼后,高更成了巴黎有一定影响的人士。对曾经如此美满的生活状态,他晚年时也感慨过:“要是我继续做下去的话,今天肯定是百万富翁了。”

        上帝在一个早上发现了他,并安排他结识了德加、毕沙罗、马奈、莫奈等许多画家。自此,高更在工作之余常跟这些人聚会聊天儿,并开始收藏名家画作。没多久他也迷上了画画儿,别看出道晚,却有一些灵性。他一边工作一边画画儿,此时他画的画儿已经很有印象主义的味道了。

        然而,好日子随着他画技的增长突然到了尽头,证券市场突然崩溃,他也失去了工作。这也好,不用再费劲巴力地挤业余时间画画儿了,索性把整个身心都献给艺术。而这时的高更已经三十好几了。

        高更认为艺术的本质应该是原始的、本能的。艺术家应该具有“孩子”和“野人”的双重身份,艺术家一旦丧失了野性,本能也就丢了,原始精神也将绝迹。自此,他的“野蛮人”之旅开始了。

        最早他先是到法国西部一个叫阿旺桥的村庄尝试农民题材,很快就小有所成,吸引来了许多追随者,并形成了日后的阿旺桥画派。很快,高更就不满足在阿旺桥的成就,他做出了惊人之举:只身前往“蛮荒”的大西洋塔希提岛去寻觅、去创造真正属于他的原始艺术。

        毋庸置疑,岛上古老的民风和原始艺术形态很对高更的脾气,他觉得自己就是亚当回归伊甸园:他和岛民一样一丝不挂地起居,还娶了个十三岁的女孩当自己的夏娃。高更如此以身心接地气的举动果真使他的绘画有了粗野的、与生命的原始情感形态相吻合的面貌,显现了自然与人的本真的感应。

        高更的风格总体上强烈、单纯、原始,形态上与人的激情相似,既有生命和自然的神秘感,又可以直率地表达感情的力量,而他不依赖古典传统法度森严的技巧。高更的绘画所直露的激情与梦想有一种不讲理的蛮横,而且那种原始意味的“真实”也给人们一种“审丑”势在必行的催促感。由于高更绘画中所呈现的神秘性、寓意性和主题的模糊性,他被公认为19世纪末法国象征主义绘画的先驱。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这幅画儿是高更人生走入低潮,对世界、对生命彻底失望的状态下所画。他曾对朋友感慨,“以往的骄傲一点都没有了,我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失败者”。这幅画一是表明了他对生命的拷问,对死亡的预感,再就是对缠绕他一生的许多梦境依然是一种无解状态的自述。他自己说要在死之前,用全部精力不假思索、不修饰地去画,哪怕不完美,只为换取生命的升华。客观地讲,这幅作品是生命复归原始状态的自白书,也是“野蛮人”不甘沉寂的张扬。

        此画完成不久,他便在塔希提的一个山包上服毒自杀,尽管上帝当时还没有接受他的意思,但自此他没有从绝望的人生情境中走出来,并愈发暴躁抑郁。后来双目失明,1903年5月死于心脏病。

        (连载四)

        (《西画精粹点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刘咏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