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则有关文化走出国门的新闻值得关注——
先是美国纽约当地时间1月5日晚,中国大型民族舞剧《孔子》首次登上林肯中心舞台,获得当地观众交口称赞。接着,以翻译中国网络小说为主的国外网站武侠世界新近宣布与起点中文网签下翻译与电子出版合作协议,获得后者对20部网络作品授权。随后,1月7日,第11届“名古屋中国春节祭”在日本名古屋开幕,吸引众多当地华人和日本民众体验传统“中国年”。
这些消息或可看作是中国文化正在全面走出去的几个“缩影”。
近些年,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成绩明显,在不同层面获得全球认可。2012年莫言获颁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中国作家首次获奖。2016年4月,曹文轩获国际儿童文学领域最高荣誉——“国际安徒生奖”。2016年11月,成龙荣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成首位获此奖项的华人。
此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显示,在2004年到2013年间全球161个国家的文化产品流动排行榜中,中国从2010年起成为文化产品出口第一大国。
然而,看似繁荣的表面难掩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中的尴尬。比如上述中国文化产品出口清单中,视觉艺术和工艺品占主体,而文化和自然遗产领域,出口额仅占全球出口总额0.7%。
本质上看,中国文化出口产品实际还主要集中在表层,即物质层面的输出方面。在精神文化和传统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输出还存在明显“短板”。相比之下,欧美发达国家对于中国的文化输入则显得更为高明。仅仅以最近十年来的两部电影《花木兰》和《功夫熊猫》为例,一个借用了中国家喻户晓的历史文化故事,一个借用了“功夫”和“熊猫”这两个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元素,最后用专业的手法包装成具有好莱坞“特色”的电影。再输入到中国,不仅收获高票房,而且巧妙地传达出西方国家的文化价值观。
在这样的背景下,相比以往中国文化过多依赖文学奖、电影节、图书展、版权输出等传统渠道对外传播而言,《孔子》舞台剧被美国观众的认可与网络小说的海外走红具有更为积极的启示。
网络小说的海外走红,代表中国流行文化正在借助最新的信息传播技术平台走进欧美民众的日常生活。而以西方经典舞台剧样式来演绎中国传统的《孔子》思想文化,本身也是一种创新,其基本理念是利用海外观众最熟悉的认知方式和视角来讲述中国文化。显然,这两种文化成功走出去的模式,均为如何讲述中国故事提供了生动教材。
(《工人日报》1.16 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