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催婚”背后的社会诱因
近日有一则新闻:杭州一位女士因为害怕父母“催婚”,定下了除夕夜飞往日本旅游的机票,准备和爸妈吃完年夜饭,迅即远走高飞。而在她身后,是一个逃避春节“催婚”的群体。
婚姻在催婚父母那一代人的眼中依然是生活安稳的重要保障,“催婚”是对这一保障体系建成与否的反复确认。
而社会中的一些情况,可能会加剧观念差异的对立。比如子女为求得职场的发展,不得不舍弃家庭的建设。如此,便构成一对张力十足的矛盾。
今天中国存在的“催婚”和“反催婚”的角力,有其积极一面。至少,很多年轻人通过个体努力在家庭之外实现了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的自给自足。包容的社会观念和逐渐完善的保障体系,为有别于传统的生活模式提供了可能。
厘清“催婚”背后的社会诱因,或许未必能短时间内消弭这一现象,但能导向社会建设的改进方案,通过总体的进步平摊一部分个体、家庭的压力。
(《光明日报》1.12 王子墨)
泄密追责岂能轻描淡写
西北工业大学附中在近日重污染天气I级应急响应期间补课,因教育局工作人员向学校透露投诉人电话号码,学校“报复”投诉学生,引起广泛关注。对此,西安市碑林区教育局日前宣布处理决定,给予泄露学生投诉电话的教育局干部吴某通报批评,责令写出深刻检查。给予吴某所在科室科长邓某批评教育,并写出深刻检查。给予区教育局分管领导郑某诫勉谈话。
如果真正严格按照党纪政纪,泄露举报信息的行为,事实上都是一种非常严重和恶劣的违纪行为,并不是仅凭几句简单的“通报批评、深刻检查”就能轻松了事的。如据党纪《条例》,“对批评、检举、控告进行阻挠、压制……或者故意将其泄露给他人的……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围绕学校违规补课的学生举报事件,在一些人看来算不上什么特别严重的事情,但是,如果考虑到教育领域特有的神圣性质,以及举报者作为尚未成年学生的特殊性,这起学生举报学校违规遭泄密、报复事件的严重恶劣性质和社会影响危害,不容低估小觑。
现在就让学生对正规举报途径失望,又怎么能培养他们对制度的信心?
(《北京青年报》1.11 若夷)
“开发商吃肉我喝汤”之谬
海南省文昌市原副市长符涛生近日被海南省一中院一审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人民币70万元。他声称,“这些工程是我帮开发商们拿到的,他们发财吃肉时,自己跟着喝些汤也在情理之中……”
“开发商吃肉,我跟着喝汤”,实质上是预设了官员与开发商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他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喝汤”的所指,其实正是指贪腐官员收受的贿金。
正常的政商关系从来都不应该是“吃肉喝汤”的关系,而应该楚河汉界,泾渭分明。官员在规则之内为开发商提供拿地审批等服务,是其职责所系,回报即是其工资与各种福利奖金;开发商凭实力通过正常的招投标程序拿到某个工程,也符合规则,不需要去感谢谁。
只有当官员的权与开发商的钱勾结在一起,才会出现“开发商吃肉,官员喝汤”的现象。这是一种扭曲的政商关系。所谓“为官发财,应当两道”,既想当官,又想“喝汤”,长此以往,只能导致“伸手必被捉”的后果。
(《新京报》1.11 茗硕)
沟通的基础是平等和尊重
前段时间,广州市水荫路小学“上厕所事件”引发关注。教育界人士认为,学校方面没有与80后、90后家长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是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
家校之间除了合作,也有一些分歧乃至矛盾。究其原因,一方面当下的80后、90后家长与以往的家长在观念上有很大差别。另一方面,现今有了越来越多的沟通渠道,除了大大小小的班会,还有微信群、校讯通等等,家长有了更多的渠道与学校沟通。磨合,必有摩擦,这很正常。
在家校关系中,不是谁主导谁的问题,而是各司其职,互相补充。因此,老师和家长,在今天都要重新摆正自己的定位,学着如何沟通。毫无疑问学校应当承担主要责任。而家长,也应当学习怎样与学校进行更有效率的沟通,学习如何跟孩子沟通,如何做好家庭教育等等。
只有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有真正顺畅的沟通。
(《广州日报》1.10 张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