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12月17日 星期六

    什么妨碍了中国人的幽默

    《 文摘报 》( 2016年12月17日   07 版)

        ■刘心武

        新写了一篇小说,讲一个人去百货商场买牙刷,女售货员冷若冰霜。于是,他惶恐地向女售货员道歉:“真对不起,我惹得您这么不高兴……”女售货员白了他一眼,转身躲开了,于是他去找值班经理,值班经理说如果售货员态度不好一定要进行批评教育,但他强调:“买牙刷事小,我犯的错误事大——我让你们商场的一位售货小姐生气了。”值班经理目瞪口呆。他找到副总经理,人家耐心地给他解释,可就是听不懂他那个“道歉”的逻辑。结果,没人接受他道歉。小说题目叫《缺货》。

        缺什么货?你就不能幽默一点儿吗!

        有人告诉我,中国文化传统中,没有“幽默”这个东西。我们现代汉语中的“幽默”一词,是林语堂在20世纪30年代初从英文中的humour一词音译创造出来的,这个词其实是个外来词。中国古文化中,人们津津乐道的,只是“杜工部之沉郁,韦苏州之淡雅,温八叉之绮靡,李义山之隐僻……”就连“诙谐”,也从未成为气候;中国新文化中,《阿Q正传》式的幽默又并未繁荣起来,所以,与世界上其他一些民族一些国家相比,我们中国人比较地缺乏幽默感。

        妨碍中国人彼此幽默的因素,我想有:

        传统“礼教”的影响。连《诗经》中都唱道:“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所谓“夫礼,禁乱之所由生,犹防止水之所自来也”。幽默则一定要如“自来水”般一时的灵感兴致,属“乱来”行为,当然不能畅行。人自处时尚且以“眼观鼻,鼻观心”为正,互处时当然更要“以礼相待”,哪容“非礼”行径。

        心理结构的特点。中国人好面子,最怕因别人生出“误会”而“丢面子”,所以同别人接触时总愿把话说清楚,因此正话正说,反话反说,这样可以不生误会,保住“面子”。幽默的语气特点却是正话反说和反话正说,最易招致误会,误会中或伤别人“面子”,或自己显得无礼和唐突而“丢面子”,后果都不好,因此最好少幽默和不幽默。

        文化水平的限制。幽默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知识的丰富、联想的快速、使用语辞的技巧,而这都需要较高程度的文化修养。在中国农村你可以遇上语言做派颇为幽默的老农,但你细加考察,便会发现,他总比其他当地人去过更多的地方,有更多的耳闻目睹,听到过更多样的语言表述方式,“读”过更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与人生百相,所以他能幽默。但总体而言,中国人的平均文化水平还不够高,因此幽默也就相对难以流行。

        幽默能力之高低,与人的物质生活丰裕与匮乏程度无关,但与人心灵的丰裕与匮乏却成正比例。幽默是心灵富有者的特产。据说一位无辜被捕者戴上手铐时问:“这镯子是18K还是24K的?”

        幽默有时候能成为灵魂飞升的翅膀。

        (《献给命运的紫罗兰》漓江出版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