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刘一林
1987年,我怀揣着50美元,自费到美国留学。
刚安顿下来,就要解决资金问题了。城里有一中国餐馆,据说有三个中国同学已轮流在那里打工。我骑车去餐馆,老板答应让我每周六干一天,挣二十美元。如此算来,每月八十元,住宿资金解决了。
吃的呢?还要找工作才能解决。一场大雪袭来,城市需要人手清理路上积雪,我马上应征,干一天,挣三十美元。我们旁边住了一个老太太,她房前车道的雪被车压得像结了冰一样,车子打滑不好开进车库。我去帮忙,在寒风中铲了三个多小时的冰雪,又挣了十美元,一场雪就解决了我一个月的伙食费。
学校正式开学后,我到学生食堂申请工作。给我一份中午收拾碗盘的工作,每天干两小时,上下班打卡,每小时按最低工资标准3.25美元付工资。我每天能挣七美元多,一周就是三十多美元。有了这两份固定工作,生活费有了着落。
美国大学实行学分制,完成美国史硕士课程需选学三十六学分,导师建议我每学期选学九学分,两年完成。一般一门课为三学分,我只要选学三门课就行了,我在国内是讲授美国历史的大学讲师,英语一直很好,又通过了托福考试,估计学习没有问题。但是刚上一两周课,问题就来了。
每门课的老师都要求我们:每周必读一本书,写一篇读书笔记,每篇读书笔记就像一篇小论文,必须谈出个人观点,并提出论据。老师布置的书有两三百页,我不认识的单词有百分之三十多,一边看一边查字典,一周要看三本书,就是累死也看不完,我只有找重点看。英文书字体又小,看得眼花,时间又长,脑子累得都不敢摸头发,一摸粘一手头发。找到重点还要抄下来,然后动手写文章。我们的作业必须用打字机打出来,打字机没有检查拼写功能,并且常常打错行,补都无法补,只得重新打,一篇文章要用四五个小时才能打印完毕,还不敢保证没有拼写和标点错误。按照评分标准,拼写和标点错误超过五个就不能得A。
上课听讲是另一个难题。历史课与理科课不同,历史老师上课云天雾地,天南海北都能讲,又没有板书,举的例子多是美国典故,我几乎听不懂。美国的课堂师生互动特别多,学生们不断提问题,在提问题前总说:“我有个蠢问题。”老师不管学生的问题简单与否,总是先说:“这个问题提得好。”然后详细解答。
有时看到同学们随着老师的讲课回答问题,哄堂大笑,我却只能跟着傻笑,心里很着急。我向老师们建议,能否印发讲课提纲,使我事先了解课堂内容,以便跟上老师的讲授。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给我们发了每次课堂内容的提纲,我事先预习后,基本上听懂了老师的讲课内容,偶尔也敢提个“蠢问题”了。
(《美国梦中国魂》世界知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