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11月17日 星期四

    “冬天”是我生命中的敏感词

    《 文摘报 》( 2016年11月17日   05 版)

        ■韩浩月

        在我的记忆深处,藏有一小块和寒冷紧密相连的时间段,时隔多年之后想起来,还会不寒而栗,想要抱紧双肩。一个小时候被冻过的孩子,与一个小时候被饿过的孩子一样,都会留下心理阴影。

        我出生在山东南部一个和江苏接壤的小村子,那里交通不便,道路泥泞,一到冬天,人们都缩在自己的家里,村子上空的天空,时常被阴冷的雨云覆盖,一眼望去除了凄冷就是肃穆——这就是冬天留给我的童年印象。

        几十年前的冷,是真的冷。不像现在这样,虽然也冷,但到处有路灯,家里也有电灯,灯光仿佛可以取暖,再者,路上奔跑的汽车,喷出的尾气,多少也能加热一下空气。过去年代,只有篝火,或者灶火,但因为柴火总是不够烧的,那些火焰常在热烈一阵子之后,就迅速被寒气覆盖了。

        冬天出门上学,是一件让孩子们感到无比艰难的事情。我清晰地记得,小时候没有秋裤,也没有棉裤,母亲在堂屋给我穿上外裤后,又在外裤上套了一件外裤,然后又套了一件外裤,于是,那几年冬天,我时常穿着三条外裤去上学。

        鞋子是漏了洞的。袜子也是,而且袜筒总是很短,没法往上拉一些增加保护力。遇到下雪的时候,一脚踩到雪地里,脚趾融化了雪花,冰冷的雪水就灌进了鞋子里。坐在教室里的时候,整双脚都呆在零度以下的鞋坑里,整个人都如坐针毡。

        冯小刚导演在他的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写到过一件让他终生难忘的小事,上学的时候,母亲把手顺着他的脚踝伸进裤腿里,然后把秋裤拉下来,紧紧地掖进袜子里,卷曲的秋裤被拉直又包裹进袜子之后,整个腿就暖和了,这是让他觉得无比温暖的记忆。

        我也有过类似的记忆。小时候的一年冬天,母亲不在家,奶奶给我穿衣服,她在灶间生了火,把我的外裤和上衣,拿到吞吐着火舌的灶间烘烤着,一边烘烤一边揉搓,被火烤过的衣服,在接触到皮肤的一刹那,仿佛可以听到皮肤的欢欣,真的是柔软极了,暖和极了……

        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就这么做过。家里有暖气,每次穿衣时,我都把她的小衣服放到暖气上烘烤一会儿,再给她穿上,她每次就会流露出快乐,嚷嚷着说“太暖和了,太暖和了”……

        为了抵御冬天无所不在的寒冷,那时的孩子也想尽了各种办法。比如冬天的时候到野外,挖掘几块地瓜,放在一堆石块上烧烤。那一小堆火焰,就是孩子们在冬天里的春天。

        这么多年来,“冬天”一直是我生命中的敏感词。多年以前,一位文友给我寄来他写的诗,开头第一句就是“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寒风比雪来得还要快”。

        (《新华每日电讯》11.11)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