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一段以粗鄙露骨语言谈论女性的视频近日被曝光。这段视频不仅以其粗秽内容“博人眼球”,更可能成为渐趋白热化的总统大选争夺的转折。除了媒体的热炒,特朗普的竞选对手希拉里·克林顿也在第二场电视辩论不遗余力地借此指责特朗普“不适合”当总统。竞选的意义似乎已远离了对治国施政的严肃讨论,而进入了对丑闻爆料的娱乐性攻击和炒作。
无独有偶,希拉里也被曝出在某非公开场合的讲话稿。该讲话稿中一些内容与其对选民作出的表述大相径庭。一系列丑闻俨然成为这场选战的主题,也成为竞选双方相互攻击的不二武器。
为何美国大选总是与各类丑闻“结伴而行”?实际上各个阵营猛爆对方丑闻背后折射的是权力争夺的实质,而不是对国家和民众利益的关切。
诚然,利用丑闻攻击对方软肋是常用手段,但从竞选本质上观察,双方围绕丑闻的动作都是不同集团之间利益对冲的写照。因此,唇枪舌剑背后关乎的不是个人输赢,而是未来国家在一些方面政策选择的取舍,是候选人背后不同利益的激烈博弈。
按理,总统候选人应当成为一个德行良好的善人,成为领导国家和民众的领袖甚至楷模。丑闻迭出恐怕难以让选民感知竞选人所宣称的希望,而是更多的怀疑、担忧,乃至失望。这种候选人互揭丑闻的做法背后折射出的是权力游戏的无所不用其极。
(《法制日报》10.12 马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