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在路上、景区看“人海”、组团看房、疯狂网购买买买……这些似乎一直是国庆黄金周的“常规动作”。不过,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些老现象在新的“十一”长假里,正发生着哪些值得关注的变与不变?
交通:“堵”途难行
“堵”一直是黄金周永恒的话题。“堵”与“国庆”关键词相关搜索结果显示有160多万次。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长假,交通部门统计道路水运、铁路、民航客运近8亿人次。在不变的“堵”背后,是“治堵”手段的提高。一些地方利用大数据对拥堵地段和时间进行预测并实时更新。全国多地引入无人机开展高速公路巡逻执法,对高速公路应急车道违法行为进行抓拍,并及时公布“黑榜单”。
旅游:游人“爆表”
旅游已经成为国庆最主要的消费项目。2016年国庆黄金周,全国共接待游客5.93亿人次,同比增长12.8%。伴随旅游市场一起火热的是零负团费、野导游、强制消费、不文明旅游等“顽疾”仍然存在。但总体看来,游客文明旅游意识不断提升,各地旅游景区也是吹起文明旅游风。今年天安门广场垃圾数量明显减少,绝大多数游客都及时处理垃圾,还有主动捡拾垃圾的。
楼市:调控“加码”
从9月底至10月7日,全国连续有20个城市发布楼市调控新政,其中黄金周期间就有14个。部分城市调控政策对抑制房价和抢购发挥了积极作用。业内人士指出,要理性看待当前房价上涨,此轮调控政策主要针对房地产投机行为,使楼市回归理性,预示着新一轮调控收紧开始,楼市或将降温,未来“因城施策”“一城一策”将成为趋势。
消费:实体“逆袭”
“十一”期间,电商与店商都铆足劲,使出十八般武艺。往年节日靓丽的电商销售数据总让传统商店黯然失色,这个国庆节,不少实体店和传统商圈的火爆,却证明在体验和品质消费年代,转型升级的实体店依然拥有自己的“黄金周”。各地具备吃、喝、游、购、娱、健等休闲功能商业综合体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相比电商,实体门店购物满足了消费者对商品的体验需求。打好体验消费和个性消费的牌,黄金周将成为实体店消费的最佳时机。
(新华社10.8 于佳欣 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