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9月06日 星期二

    如何看待《金瓶梅词话》的“镶嵌”

    《 文摘报 》( 2016年09月06日   06 版)

        《金瓶梅词话》成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镶嵌”了前人书籍中的大量文字。这在小说行世时,袁中道等就注意到“乃从《水浒传》潘金莲演出一支”。

        至1930年,有署名“三行”者发现《金虏海陵王荒淫》也是《金瓶梅》的“蓝本”。四年后,涩斋发表文章明确指出:“《金瓶梅》一书,并不完全是创作的,好多地方是抄旧有的话本,有的地方尚改头换面,有的地方则直把原文搬将过来。”

        之后,许固生、吴晓铃、吴晗、赵景深、郑振铎、冯沅君、叶德均等陆续补充其镶嵌的材料。在此基础上,韩南完成了《金瓶梅探源》一文,全面地综合与钩稽《金瓶梅》的素材来源。

        《金瓶梅词话》的镶嵌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创作手法,它常常能将旧作镶嵌到自己构思的艺术蓝图中,做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有一种点铁成金、脱胎换骨之妙,它实际上是一种艺术创造。但由于作者成书仓促,工作难免有些粗疏,使作品产生一些凌乱、矛盾之处,影响小说的艺术声誉。这种镶嵌,又容易使一些研究者在研究小说成书问题、作者问题以及情节开展、人物刻画过程中做出错误判断。

        因此在没有搞清《金瓶梅词话》的镶嵌之前,对于有些问题的研究与有些方法的研究,其实都没有多大意义。正确认识金瓶梅词话的镶嵌,不但对理解它的文学创造意义重大,而且对今天如何研究《金瓶梅词话》也至关重要。

        (《文艺研究》2016年第4期 黄霖)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