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9月06日 星期二

    让个人家史为你“补钙”

    《 文摘报 》( 2016年09月06日   02 版)

        平时浏览网站,我尤为关注的一个话题,叫做“口述家史”,一群普通人聚集在这里,分享自己的家庭旧事。有人讲述抗战时期祖父救亡图存的经历,有人分享九旬叔公携三代子孙从台湾回老家寻根的故事,还有人展示父母在上世纪80年代写下的家书和情诗……简直让人惊呼,原来普通人的家族历史都这么精彩。

        历史的尘埃飞扬,但落在个人身上,可能就重逾高山、风景无限。历史也从不神秘和遥远,而是深深地融入我们的血脉之中。

        农历的六月六是俗称的“洗晒节”“晾经节”,在家乡则是“晒谱节”。我曾看父亲将厚厚的家谱铺晒在日头下,细细地抚平边角的褶皱,并用毛笔一点点地描补墨迹消退之处。那盈百累千的陌生而亲密的名字,我随意指到一个,父亲都能讲述出一段遥远而真实的故事。

        我们的先辈们曾如何地生存和延续?他们在国家民族的大历史中经受过什么?又选择了什么?在今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迟暮老人,有些甚至已成为一方墓碑、一帧旧照,或是谈及家族旧事时偶被提及的一个名字。我们是否意识到,他们是一个个拥有丰富故事的生命主体,而他们的故事也牵动着我们的存在?就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他们某一个微小的行动,看似零星地穿插在浩繁的家族历史序列之中,却足以极大地振动了我们的人生、塑造着我们的品格。

        当然,普通人的生活史和心灵史不会自己浮出地表,需要我们去寻找和记录,来抵抗记忆的“失”与“忘”。

        那就从个人家史开始吧,无论是地方志、乡志,还是族谱、家书;无论是家族旧闻二三事,还是亲戚朋友二三人;无论是黑白旧照片、尘封的日记,还是家中老物件;无论是通过闲谈、探访、搜集、记录、影像还是书写,在那些亲切温暖而所知甚少的人与事中,挖掘我们“生而为人”的奥秘。

        青年们总会把离家当作人生征途的起点,当做成长成人的第一步。他们跃跃欲试地去异地求学、打工,去大城市工作或者创业,成为“北漂”或者“南漂”。但在情感心理和生命价值层面,“游必有方”的青年们需要“有枝可依”,需要找到一个宏大历史和个人生活之间的关联点,找到一根维系文化和情感的纽带,找到一种具有厚度和韧性的理想信念,来补给精神上的“缺钙”。

        (《人民日报》8.23 袁满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