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8月30日 星期二

    “法二代”这群人

    《 文摘报 》( 2016年08月30日   03 版)

        谈起对“法二代”印象,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陈新宇和《浮云远志:口述老清华的政法学人》的作者谢喆平给出了相近的答案:严谨认真,儒雅谦逊。

     

        没有人会打着父亲的名义做什么

     

        新中国成立之时,能称为学者大家的人凤毛麟角。所以,这些在国外留学回来的法学家是如何教育下一代的,人们对此充满了好奇。面对这个问题,几位“法二代”给出的答案却出乎意料,“父亲并没有怎么管过我们”。

     

        在他们记忆中,“忙”是父辈共同的特点。父辈们常常一回家就呆在自己的书房里,做研究、看资料、写文章,常常到深夜,没时间对自己的子女多一些教导。与其说有什么家规,日常生活中的耳濡目染才是最好的教育。

     

        “当时父辈们都很忙,在工作、各种运动等中奔波,大多数人很难顾及家庭和子女。那个时代父母没有时间、机会专注我们的教育。”但是,端木美补充道,“书房是我们从小最重要的课堂。”

     

        晚饭后,端木正往往会在书房工作到深夜,年幼的端木美半夜起来,会通过书房门缝透出的亮光,知道父亲还在工作。端木美表示,看到他伏案的背影,这其中的触动比语言的教育管束更有效。平日里,父亲不在家,端木美姐弟常常会好奇地溜进书房翻看父亲的藏书和文稿,家里一幅巨大的俄文版世界地图,是他们最初认识世界的窗口。楼秉哲也常常呆在父亲楼邦彦的书房里,更是在父亲的书桌上,看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常人很难接触到的《参考消息》。

     

        1940年出生的楼秉哲至今还记得,高二那年在父亲书房里看到一则关于美国总统的小故事,“书里写着,美国总统今天卸任,晚上下班回家是最后一次乘坐公车,第二天这个待遇就没有了”。这让当时的楼秉哲有了一个信念:“有些东西是绝对不能碰,碰了就是违规,这些年来这根弦一直在。”退休前曾是原北京机械学院院长的楼秉哲,每次出现都提着一个蓝色的帆布袋,勤俭朴素也是父辈们流传下来的家风。

     

        而低调则是他们的另一个共同特质。谢喆平接触了多位法学家的子女,“印象中他们对人、对事都是很彬彬有礼的,给人的感觉很踏实,无论是父亲在位时或是现在(退休或不在了),几乎没有人会打着父亲的名义去做什么”。

     

        用父辈治学的态度工作、生活

     

        201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吴恩裕的《马克思的政治思想》,这是1939年他在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时的博士论文。这篇论文分为6个章节,每一章后面的注释平均多达百条。如果有不同意见,吴恩裕还会在注释中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楼秉哲在大学写课程设计时,多次被父亲楼邦彦耳提面命:注释必须完整,一个也不能少。楼邦彦以及同一代学者认为,“引用别人的东西,只要不是你说的话,一定要把出处写出来,否则别人会产生误会”。

     

        钱端升的次子钱仲兴谈道,上一代人做学问的风格都是这样,井井有条,认真细致。在钱仲兴记忆中,父亲钱端升的资料总是整理得整整齐齐,他说:“父亲甚至连某年某月某日收到谁的信、给谁寄了信都记在卡片上,记录得清清楚楚”,这样的卡片箱,钱端升有近10个,“我想我们兄弟3个人都养成了这样一种做事的风格”。

     

        1946年,上小学三年级的钱仲兴跟随全家从昆明回到北京。当时父亲钱端升把兄弟3人都送进了私立学校——著名的育英学校和汇文中学。钱仲兴已经不太记得学费要花多少斤小米了,只记得,“比公立学校贵多了”。

     

        不仅如此,钱端升还把钱大都(长子)和钱仲兴兄弟俩送进英文学校,课余时间学习英文。每天早餐必须是黄油、面包、牛奶的钱端升,也为孩子们买了《论语》《诗经》这些传统文化经典作品。

     

        英文甚至比一些外国人还优秀的法学家们并非想象中的一味洋派,吟诗听戏、书法绘画也是样样中意。张奚若在欧美求学多年,生活方式、待人处事甚至思维方式都相当西化,但是对孩子们的教育,却是坚决不能做“高等华人”,外文要学,但是传统文化必须是第一位的,不能“胸无点墨”。

     

        在“法二代”的记忆中,这些法学精英更多是父亲的角色,慈祥、和蔼、严肃或者寡言。如今许多“法二代”开始用做学问的态度研究、整理父亲的资料、文集,也许通过这些,他们会对父亲有不一样的认识,当时没来及传承的家学风范,会在子孙辈重新兴起。

     

        (《法治周末》8.23 武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