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奉先
中国五千年悠久古典文学,灿若星辰。近来,我痴迷于古典文化沙龙中,很难想象,这些文字美得几乎让人窒息。我们的祖先,让我不得不放下高傲的心,去真切感受中华古典文化的无穷魅力。
可惜,当下国人浮躁的心,渐渐淡忘了国学给我们的思想、激情与启示。
我们祖先许多流传下来的文字与文体,私以为其中最有特色的,高度凝炼的便是诗歌,一首诗,就是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古诗散发出一种难以抗拒的激情。
读诗,让我学会成为一个有内涵的人。王维的诗中有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并没有新奇的结构,奇特的想象,绚丽的情思,有的只是平淡如水,近乎白话的语言,可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痛感。
其实,做人何尝不是这样呢?名名利利,熙熙攘攘,欲让自己金光闪闪,又想掩饰自己空白而又自卑的心罢了。一个真正有才华的人,他并不需要这些外在的修饰,他仅仅是站在那里,就有一种让人折服的气场。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才是真正的心灵美。“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浪得浮生半日闲,如蚍蜉于天地,沧海之一粟罢了,不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狂放,“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然,他们活得随性,没有为世俗所累,不亦乐乎?
且不谈我们祖先的瑰宝酸溜溜,每一个文人墨客,虽书生百无一用,但我们应那一颗善良的心,去同情他们的命途,如同我们,不也如此沉闷,如此抑郁么?
国学古诗,就像茶一样,初入口只觉苦涩,但却有绵长的回味,其间蕴含了无数做人的哲理。
愚以为:诗词如歌,在平平仄仄中婉转悠扬,在抑扬顿挫里低回不尽,让人忘忧,使人开颜;诗词如画,在虫鱼鸟兽中描摹自然,在小桥流水中展现乾坤,为我们描绘出或凄美、或壮阔、或静谧、或热烈的绝美意境;诗词又像一位哲人,在历经千年后,向我们娓娓道来人生的真谛,激励我们走向生活,面对挑战。
牙牙学语时,我们被父母教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虽然不通其意,但心中却有种异样的感觉;上小学时,我们背着手,昂着头,摇晃着脑袋朗诵“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个个都瞪着无知的双眼,乐在其中;至于现在,当我在心中吟诵“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时,仍有一种异样的感觉——生活的沉重感,情感的无寄托感,人情世故的无感。
@凤凰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