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将“文化自信”与前三个“自信”并提,扩展成为“四个自信”,是一项深谋远虑之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版特编发一组文章讨论。
——编者
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兼哲学部主任韩庆祥说,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这“四个自信”第一次正式提出来是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但真正在党的文件、在中央领导同志讲话中,把“四个自信”并提,是在今年6月29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
在“七一”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了坚定“四个自信”,而且对文化自信特别加以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三个“更”是对文化自信的新阐释,也讲明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间的关系。
文化自信是支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文化自信更广泛,它不仅渗透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中,而且可以深入人的一切活动、一切方面,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此外,文化自信更深厚,文化是一个人各项活动的“基因”,文化一旦内化于心,就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文化自信一旦树立起来,其影响将是深厚且长远的。
中国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尹韵公表示,文化自信是一切自信的源泉和根基。近代欧洲强国借助于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与启蒙,先后创立和塑造了富有代表性和先进性的文化。20世纪70年代前后,“亚洲四小龙”和日本的经济活力表现,曾经震惊了西方知识界。一批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文化学家经过深入研究和分析,认为儒家文明的巨大影响是“亚洲四小龙”和日本经济发达的重大因素。
我们今天能够快速进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正如西方强国崛起时那样,政治的、经济的、制度的等因素是显性的,而文化的、理念的因素则是隐性而不可或缺的。我们要以历史自觉精神,把文化自信写进“中国方案”。
(《新华每日电讯》 7.9 华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