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6月09日 星期二

    茅奖公信力能否经受住考验

    《 文摘报 》( 2015年06月09日   05 版)

        5月15日,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目录正式公布,作品目录上名家云集:贾平凹的《古炉》和《老生》、苏童的《黄雀记》、韩少功的《日夜书》、王安忆的《天香》、严歌苓的《妈阁是座城》和《陆犯焉识》、王蒙的《这边风景》。252部参评作品中将诞生10部提名作品,最终获奖作品将在5部以内。

        3个月能读完252部作品吗

        因为获奖率不足2%,有读者看到名单后,认为大部分作品纯属“陪跑”。

        根据评选流程,每位评委要在3个月内读完这252部作品,并进行实名制投票。有业内人士质疑这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在阅读数量如此之巨的评选过程中,是否会有评委只根据作者的知名度来投票?

        曾任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委的陈晓明介绍了评委的工作流程:“不可能所有评委都对200多部作品有充分的发言权,所以评委们会被分成若干小组,每一小组负责一部分作品。这样经过若干轮讨论与投票最终选出获奖作品。”

        特别强调评奖纪律

        3月13日,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再度修订“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

        对比上一版条例,主要有3处不同:一是年龄要求,首次提出评委“年龄一般不超过70岁”;二是评奖程序,上一版规定“经3轮投票选出不超过20部提名作品”,此次修订为“选出不超过10部提名作品”,提名作品锐减一半;三是特别强调评奖纪律,“评奖委员会成员和评奖办公室工作人员,不得有任何可能影响评奖结果的不正当行为”,较上一版措辞更为严厉。

        茅盾文学奖的程序设计,让“贿选”成为一件“成本太高、难度太大”的事情。陈晓明介绍,茅盾文学奖的评委人数在文学奖中是最多的,上一届评委人数多达62名。如果有人想投机取巧,“搞定”如此庞大的评委团,几乎是不可能的。

        然而,陈晓明也有一些忧虑:“评委众多,不能非常明确地标榜一种文学取向,最终结果可能就是制衡的产物。”

        网络文学期待认同

        截至目前,还没有网络文学进入提名名单。事实上,茅盾文学奖的一些传统评奖规定,如参评作品必须“成书出版”等就拦下了一大批网络文学。

        晋江文学城总裁办总监胡慧娟希望,评奖时能针对网络文学的特点,放开一些限制条件;也希望评委中能有网络文学专家,“这样会更好地理解网络文学作品”。

        (《中国青年报》6.2  蒋肖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