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获得者约翰·纳什及妻子遭遇车祸不幸去世。当年纳什获诺奖的颁奖词中写道:“纳什发展了一种非合作博弈上的均衡概念,后来它被称为纳什均衡。”
博弈论翻译自英语的“game theory”,原意是“游戏的理论”。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博弈论就是对于游戏的研究。“石头剪子布”可能是大家最熟悉的游戏。一般意义上的博弈也非常类似,其中有数位参与者,每人可以自由选择一定的行动,最后根据给定的规则判定每个人的得失。广义地说,社会上很多经济活动,小至选择商品和购买保险,大至公司并购和货币政策,都可以抽象为某种博弈。
数学家希望能计算每个博弈中收益最大化的最优策略。博弈论的开山祖师、数学家冯·诺伊曼证明了,对于所谓的“零和博弈”,也就是一方的胜利相当于另一方的失败的游戏,这种最优策略必定存在。我们平时玩的游戏都是零和博弈。
但这毕竟不是一个你死我活的世界,双赢的局面也能存在。
纳什均衡拓展了博弈论,使其从理论走向现实,并广泛应用到经济学研究、国际贸易、外交博弈甚至哲学理论的研究上。纳什均衡属于非合作均衡,即博弈各方不可以互相沟通,因此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在此条件下,达到纳什均衡时,对于博弈各方来说,每个人都以为自己获得了最高利益。简单来说,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然而局外人并不这么认为。
例如经典的“囚徒困境”,假如两个同伙抢劫犯A、B被抓,隔离审判(两人没有任何信息交流),警察给出的条件是:若两人都保持沉默,则两人皆被判刑1年;若一人沉默,另一人揭发他,则沉默者被判刑20年,而揭发者无罪释放;若两人互相揭发对方,则两人都被判刑5年。这时,A、B囚犯的心理活动如下:
⒈若对方选择沉默,而我选择揭发,那么我会被无罪释放;⒉若对方选择揭发,而我也选择揭发,那么我只被判5年(较低刑期);⒊若我选择沉默,对方很大可能揭发,我会被判20年。
所以,“我”选择揭发。双方通过博弈,达到纳什均衡的结果是互相揭发对方,所以都被判5年。
值得一提的是,纳什均衡表面上否定了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理论。因为纳什均衡理论认为:在非合作博弈中,每个人所选择的最优策略并不能导致这些人在总体上的策略最优。而“看不见的手”理论则认为:由于每个人都基于个人利益最大化进行理性的选择,所以社会利益能达到最大化。显然,这两个理论相悖。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对于“囚徒困境”,虽然A、B都招供对于他俩不是最佳选择,但是对于没参与博弈的第三方,即警方而言,因为成功使两人招供,而获得了最大成绩。另外,在现实中,博弈双方可以共享信息,两个囚犯有权聘请律师,通过律师传递双方的意向,最终结果可能是两人都保持沉默。总而言之,纳什均衡考虑的是博弈各方的利益,适用于非合作博弈,而“看不见的手”理论考虑的是社会总体利益,即博弈各方与非博弈各方都考虑的情况。
(《光明日报》5.29 枫子 和讯网6.3 方弦)